福建国宝古建游--瑞岩山

标签:
福清瑞岩山弥勒佛石雕石刻戚继光 |
分类: 绿色激情 |
福建石雕有一佛一道二绝,一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弥勒佛造像,一个是泉州的老君岩。2018年春节去泉州探访过老君岩,7年后再来,自然要来瑞岩山看看弥勒佛石像。

景区分前岩、后岩两部分,前岩始辟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创建瑞岩寺;后岩由戚继光开发,山中怪岩奇洞,胜景甚多。不知不觉我们绕道了后山。


瑞岩寺历史虽悠久但建筑都是新建。庙宇依山,虽不宽敞,却布局合理,尤其是红白黄的色彩搭配,非常出片。



瑞岩山的摩崖石刻还真不少,朝代从宋到清,宋、楷、篆、隶书琳琅满目,这些石刻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历史的回声。就在这里下载了豆包,然后把看不懂的题刻问了豆包一遍,大家都说以后真不需要导游了。

万历年间大学士叶向高的题刻《谢政归来》,叶向高是福清人。

李柱诗石刻,李柱是福清人。万历1573年举人,时为西蜀司理。


岭南欧阳劲《握铃不废寻幽处》,欧阳劲是广东从化人,任过福清知县,与叶向高关系很好。

叶成学《第一洞天》,“成学”是叶向高长子的名字。

明代的碑刻比较多。



无量寿佛


“壶山一轩”题记是宋代碑刻,方偕是莆田人,宋祥符五年(1012)进士,曾任福清知县。

还有几尊佛像

衣服和帽子,还有莲花底座都雕刻得非常清晰,好吧刚看到下面还有一个小狮子



一边文殊,一边普贤



任子宁驻JUN瑞岩,拉王岩起。。。一起汲泉烹茶清赏终日。。。,一篇宋代的游记小作文。绍兴丙辰是南宋1136年。

洪武三年,明初的,在观音洞的门口



看到至正两个字,应该是元代的碑刻

佛窟岩宫

淳熙十一年重阳后二日,也是宋代1185年,题记说,俞寿翁同陈谦之到福清海口视察,登上瑞岩山顶峰,俯瞰桑田沧海,烹茶使人徘徊胜乐。

俆从道等题记,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这是最早的一方宋代到此一游啊,再右边的是范阳孛罗天章,元至正九年(1349)时任福清海口任职,把瑞岩山的风景比作“天开图画”挺不错。

已经爬到瑞岩寺的顶上了

一尊观音和善财童子的石塑像,都属高浮雕,可能是元代的

旁边金色的飞鸟很特别



塔身上刻有藏传佛教六字真言,据说旁边“独醒石”三字是戚继光亲题。





点将台,也和戚继光相关,是他点将之处。

“名山洞府” 据说是万历手书摹刻,算是山中名声最大的石刻。

向下走才发现原来弥勒佛在这里呢

发现一个小石狮子,真是呆萌可爱

同伴们已经在下面等我们了,于是穿过瑞岩寺一路向下,寺中都没顾上看了。


弥勒像很大,圆脸扁鼻、双耳垂肩、好一副憨态可掬福气满满的喜庆相。造像通体用花岗岩雕凿,始凿于元至正十年,至明洪武元年建成。整座造像神态生动,线条流畅,刻工精细,不愧是元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造像边有几根石柱,应是文献中记载的明代曾建寺的遗迹,如今仅存石柱,还能看到榫卯的印记和捐赠者的姓名。


手中拿着佛珠


脚上穿着草鞋,或者说是木屐

有趣的是在大佛的腹部和腰上,还雕有3尊小和尚的石像

保存石碑4通,一通为明万历1583年重建弥勒阁时碑刻,一通为仙游人林秉周出资立铁栏时所刻的碑,其余两块碑面风化字迹模糊不清。

其实这里距离热闹非常的福州仅50公里,但我们却寻到了这方静谧的小小山林,在弥勒大佛身边遁入自然,与世无争,寂静欢喜。


附上老君岩的链接:泉州--道教圣地清源山_ylinda_新浪博客

景区分前岩、后岩两部分,前岩始辟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创建瑞岩寺;后岩由戚继光开发,山中怪岩奇洞,胜景甚多。不知不觉我们绕道了后山。


瑞岩寺历史虽悠久但建筑都是新建。庙宇依山,虽不宽敞,却布局合理,尤其是红白黄的色彩搭配,非常出片。



瑞岩山的摩崖石刻还真不少,朝代从宋到清,宋、楷、篆、隶书琳琅满目,这些石刻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历史的回声。就在这里下载了豆包,然后把看不懂的题刻问了豆包一遍,大家都说以后真不需要导游了。

万历年间大学士叶向高的题刻《谢政归来》,叶向高是福清人。

李柱诗石刻,李柱是福清人。万历1573年举人,时为西蜀司理。


岭南欧阳劲《握铃不废寻幽处》,欧阳劲是广东从化人,任过福清知县,与叶向高关系很好。

叶成学《第一洞天》,“成学”是叶向高长子的名字。

明代的碑刻比较多。



无量寿佛


“壶山一轩”题记是宋代碑刻,方偕是莆田人,宋祥符五年(1012)进士,曾任福清知县。

还有几尊佛像

衣服和帽子,还有莲花底座都雕刻得非常清晰,好吧刚看到下面还有一个小狮子



一边文殊,一边普贤



任子宁驻JUN瑞岩,拉王岩起。。。一起汲泉烹茶清赏终日。。。,一篇宋代的游记小作文。绍兴丙辰是南宋1136年。

洪武三年,明初的,在观音洞的门口



看到至正两个字,应该是元代的碑刻

佛窟岩宫

淳熙十一年重阳后二日,也是宋代1185年,题记说,俞寿翁同陈谦之到福清海口视察,登上瑞岩山顶峰,俯瞰桑田沧海,烹茶使人徘徊胜乐。

俆从道等题记,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这是最早的一方宋代到此一游啊,再右边的是范阳孛罗天章,元至正九年(1349)时任福清海口任职,把瑞岩山的风景比作“天开图画”挺不错。

已经爬到瑞岩寺的顶上了

一尊观音和善财童子的石塑像,都属高浮雕,可能是元代的

旁边金色的飞鸟很特别

越向上还有点陡峭了,手脚并用来到了葫芦顶。所谓葫芦顶是一座宋代的石经幢。


塔身上刻有藏传佛教六字真言,据说旁边“独醒石”三字是戚继光亲题。





点将台,也和戚继光相关,是他点将之处。

“名山洞府” 据说是万历手书摹刻,算是山中名声最大的石刻。

向下走才发现原来弥勒佛在这里呢

发现一个小石狮子,真是呆萌可爱

同伴们已经在下面等我们了,于是穿过瑞岩寺一路向下,寺中都没顾上看了。


弥勒像很大,圆脸扁鼻、双耳垂肩、好一副憨态可掬福气满满的喜庆相。造像通体用花岗岩雕凿,始凿于元至正十年,至明洪武元年建成。整座造像神态生动,线条流畅,刻工精细,不愧是元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造像边有几根石柱,应是文献中记载的明代曾建寺的遗迹,如今仅存石柱,还能看到榫卯的印记和捐赠者的姓名。


手中拿着佛珠


脚上穿着草鞋,或者说是木屐

有趣的是在大佛的腹部和腰上,还雕有3尊小和尚的石像

保存石碑4通,一通为明万历1583年重建弥勒阁时碑刻,一通为仙游人林秉周出资立铁栏时所刻的碑,其余两块碑面风化字迹模糊不清。

其实这里距离热闹非常的福州仅50公里,但我们却寻到了这方静谧的小小山林,在弥勒大佛身边遁入自然,与世无争,寂静欢喜。


附上老君岩的链接:泉州--道教圣地清源山_ylinda_新浪博客
前一篇:福建国宝古建游--福清龙江古桥
后一篇:福建国宝古建游--平潭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