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2025-08-28 20:22:53)
标签:

洛杉矶

盖蒂艺术博物馆

文艺复兴

印象派

分类: 博物馆记
第二天的洛杉矶之行,因为对好莱坞和星光大道不是特别感兴趣,突然发现了盖蒂艺术中心,于是它成为了我们美国之行的最后一个游览目的地。盖蒂艺术中心坐落在圣莫尼卡山脉,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私人美术博物馆、但是却不收门票,真是太友好了。特别有趣的是从山脚下要坐小火车到山顶。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小小的上下站台都白皙精致。一桌一椅线条分明,从细微处见功夫,融合了现代风格的简洁。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小火车上视野很好,非常特别的体验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整个艺术中心的建筑和风景也是其闻名遐迩的重要一部分。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国外的博物馆很多都有自然的采光,很喜欢这样的借光。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我们先看到的应该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长斧兵肖像》,(1528 - 1530年)意大利 蓬托莫创作,蓬托莫因表现精妙而复杂的心理而闻名,他在这里表达了青年天真傲慢和脆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精致的肖像画,倡导优雅和贵族风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圣母玛利亚与圣徒托马斯·阿奎那和保罗》,Bernardo Daddi( 意大利 ,1312 - 1348)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右边墙上的大画屏,1390年的,中央为耶稣正在给圣母玛利亚加冕。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个也是一个加冕仪式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阿方索。达瓦洛斯侯爵的肖像》,1533年,提香的作品,提香是(1487-1576)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这副画是西方艺术史上站立肖像的开始,侯爵身着精美的盔甲,威风凛凛又颇具教养和魅力,左下角矮小的人仰望着他,递给他头盔。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女性雕塑(可能为维纳斯)1571-1573,意大利 詹博洛尼亚,1550年至1600年间是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他的大理石作品非常罕见,常见的是青铜作品。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忏悔中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好像也是提香的作品,这是宗教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命运寓言》,1530年,意大利画家多索·多西,女人代表财富或幸运女神。她手持丰饶角(装满水果和鲜花、形似动物角的装饰物),但坐在一个透明大泡泡上,表明这些财富可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左边的男人代表机会,他望着财富女神,手拿着一叠彩票,准备将其放入金色的容器中,这是对刚刚在意大利兴起的彩票的一种暗示。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裹着金色袍子的女孩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55-1560年,提香的作品。取材于《变形记》的故事。阿多尼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美男子,描绘的是维纳斯试图阻拦阿多尼斯出去打猎的场景。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从每个馆中间穿过都可以看到外面优美的风景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感觉应该是一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达妮与黄金雨》简提列斯基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红衣大主教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贝尼尼的保罗五世教皇胸像1621年,贝贝尼是举世著名的雕塑家,意大利遍布他的雕塑作品,这是他23岁时接到的第一批委托,教皇身着华丽的长袍,以自然的表情注视着观者,雕刻的真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都是学院派的画作,一丝不苟,端庄神圣。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酒神女祭司与猿猴》德·布吕根,布吕根(1588-1629)大约在1604至1614年访问罗马时,看到了卡拉瓦乔著名的《巴克科斯》酒神作品后有感而发所创作。酒神正处于微醺的状态,身体前倾,把一串葡萄挤入金色的饮水中。布吕根学习了卡拉瓦乔强烈的光感,明暗之间的戏剧性对比,专注于充满情感的主题。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森林里的野兔》 霍夫曼 1585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丘比特飞走时候的情景,把家人们都吓坏了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大笑的伦勃朗》(约1628年),荷兰画家伦勃朗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这是伦勃朗对着镜子的自画像。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劫持的欧罗巴》,1632年荷兰伦勃朗的作品,画的宙斯引诱和捕获欧罗巴的希腊神话故事。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穿海军制服的老人》1630-1631年,伦勃朗的作品,画面鸵鸟毛的柔软,帽子天鹅绒的柔软一级金属胸甲的光滑感充满了鲜明的材料质感对比。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走上天台可以俯瞰对面的山谷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从这个角度可以俯瞰整个洛杉矶的城市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下面是著名的沙漠花园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是意大利雕塑家贾科莫·曼祖在1975-1977年间完成的青铜雕塑,雕塑的名称叫做“坐着的红衣主教”。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夫人,安妮肖像》,托马斯·庚斯博罗在1777–1778年创作,属于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代表画家是华托。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邦尼尔·德·拉·莫松夫人饰演女猎人戴安娜的肖像》,让-马克·纳蒂尔的作品,创作时间:1742年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爱之泉,一个爱的花园故事。1785年,费拉戈纳尔,在一个如精灵般迷人梦幻的画面中,一对年轻的恋人急切的向前冲,他们的脚达到了喷泉的边缘,喝了爱之水就会堕入爱河,画家注入了这惊心动魄的爱情时刻。这也是洛可可画家所擅长的细腻动人的笔触。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惊喜,1718-1719,华托,一个花园内,一对恋人没有注意到旁边孤独的吉他调音手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马尔斯和维纳斯,一个和平的预言。1770年,这幅画是鲁本斯和老彼得勃鲁盖尔合作的,鲁本斯完成了维纳斯和马尔斯部分,勃鲁盖尔则完成了布景和细节部分。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洛可可的风格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幅画的光影特别迷人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小狗的眼睛和卷曲的毛发真得仿如照片一般细腻、真实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大运河景观》1734年,贝尔纳多·贝洛托(1722-1780)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泽奈德和夏洛特。波拿巴姐妹的肖像》,雅克,路易,大卫,俩姐妹是拿破仑的侄女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土耳其花园咖啡馆的入口》,1812年,博伊利,表现了拿破仑时代的巴黎,在土耳其花园咖啡馆外面的一条阴凉的林荫大道上,两位年轻的街头艺人给观众们带来了欢乐,一位在展示他驯服的土拨鼠,另一位表演了木偶戏。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现代罗马-疫苗场》,1839年,是特纳的代表作之一,特纳是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其最后一次罗马之旅的十年后,他通过记忆和想象,设想了永恒之城——罗马。巴洛克教堂和古纪念碑在罗马神坛及其周围,似乎溶解在彩虹般的灯光下,城市的居民们在继续着他们的日常活动。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扬帆出海》1884年,威廉·透纳(1775-1851)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少女抵抗丘比特》,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25-1905),法国著名画家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列奥尼利亚公主的肖像》1843年,德国画家温特哈尔特的作品,感觉还有点学院派风格,这是一位生于俄国具有异国风情的公主,以美丽和智慧而著称,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春天》1894年,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荷兰,彷佛在进行春天的仪式,有吹笛子的男孩,带花环的女孩子们。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米拉蒙侯爵夫人肖像》,詹姆斯·提索,1866年,粉色长裙的质感描绘得令人叹为观止。 侯爵夫人只戴了一只精巧的手套,另一个在壁炉上搭着。手套后面的神兽摆件,身后的仙鹤屏风都充满了东方的元素。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拿锄头的人》1860-1862年,一看就是米勒的作品,农民的脸是明亮的,精疲力尽的同时又不懈努力。这幅画是对尊严和勇气的致敬。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布鲁内夫人肖像》1861-1863年 马奈的作品。布鲁内夫人是马奈一位艺术家朋友的妻子,有趣的是画作完成后,布鲁内夫人竟拒绝接受这幅画,因为她看上去很丑。于是三年后马奈最终削减了画布的底部部分,减少了从全长到四分之三长度。1867年,他在巴黎的个人画展上展出了这幅画,没想到在当年世界博览会引起轰动。总之马奈是一位最喜欢剪裁画布的画家。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露易絲-安朵娜特·弗阿尔当画像,1841年,米勒,描绘米勒朋友的妻子,她是一名图书馆的职员。精心的构图和协调的单色色调,表现了画中人内敛,沉着冷静的气质,还是很让人印象深刻的。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莫奈的《花和水果》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晨光中的鲁昂大教堂》1894年 莫奈(1840-1926年),莫奈以擅长表现光线效果而闻名,但他的作品也体现出对油画颜料处理的高超技巧,这个教堂题材莫奈画了很多副,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都有收藏。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日出》1873 年莫奈 的作品,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写生,画了第一幅著名油画《日出·印象》,后来在同一地点画了眼前这幅《日出·大海》,相比第一幅的清冷孤寂,《日出大海》温暖热闹了许多,画面中帆船已张开风帆,即待启航,老练的水手衔着烟斗四处观望,远处港口塔吊影影绰绰,太阳正努力穿透厚重的云层,洒下一片流动的金黄。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莫奈的《麦草垛、雪、早晨》,这是一幅冬天雪景的麦垛,大多数雪景都是冷色调的,但这副例外,天空粉粉的,草垛是巧克力色的,远景隐隐绰绰。据说这是莫奈的系列绘画的第一幅,从1890年秋天-1891年夏天,他画了20多种不同的图案,记录了在吉维尼花园附近的麦垛在一天中不同季节和时间的“体验”。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马奈《撑伞女子》或《春天》1881年,是马奈晚年创作的季节系列的一部分,2014年,这副画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得6512万美元。如今成为盖蒂中心馆藏镇宝之一。也许是从小的贵族教育碰撞了与生俱来的艺术敏感度与叛逆,马奈创作了大量对当时巴黎 社会充满挑衅的现代题材油画:时髦的上流社会和被边缘化的穷人,街道、咖啡馆和赛马场等壮观景象和这座城市的穷困潦倒。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阿尔伯特·卡亨·丹纳弗的肖像》1881年,雷诺阿的画,管弦乐作曲家阿尔伯特·卡亨丹弗斯,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族成员,穿着考究,拿着优雅的烟嘴,若无其事地坐在十八世纪的扶手椅上,后面是大丽花和一些华丽的花卉壁纸,是在诺曼底的一座城堡里。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梵高《鸢尾花》也是盖蒂的镇馆之宝之一,创作于梵高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当时梵高住进了法国圣雷米的一间精神病院,在那里画成,看到有人说这些鸢尾花鲜丽可爱,但又有点忧伤,有点孤独和不安,甚至有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似乎真的是这样。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静物和苹果》塞尚,他做到了用一个苹果征服了世界。塞尚出生在一个普罗旺斯,家庭比较富裕,喜欢画静物画、风景画、肖像画和游泳者等题材,塞尚调整了冷暖色调来描绘深度和表面,并建立架构,是后印象派的主将,被称之为“现代艺术之父“。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保罗.高更的皇家终点(The Royal End),1892年,是高更对“野蛮”的幻想,也是他对塔希提岛文明消亡的怀旧沉思。他与塞尚、梵高并称为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三大画家。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逍遥游》1870年 雷诺阿(1841-1919年)的作品,他直到1898年左右才出名。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带旗帜的莫斯尼尔街》1878 年马奈 (1832-1883年),这副画色彩很清新,似乎有一种对比,热闹的街市上有一位杵着拐杖的残疾人。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在三栋建筑中间有很大的平台,有可以休闲的餐厅和咖啡吧,于是看了三个小时之后我们到餐厅去吃饭。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里的空气和风景真是令人非常舒服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吃过饭我们继续逛,这副作品很喜欢,没找到是谁的作品,像雷诺阿的,也像莫奈的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副画很像德加的,女士很劳累,眼神空洞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浴后》大约1895年 法国埃加斯的作品(1834-1917),这个人物的姿态很神奇,是不是和德加一样想表达瞬间的真实。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餐桌上的年轻意大利女人》大约1895-1900,塞尚 ,这位年轻妇女沉思的姿势是传统的,传达出一种沉郁、深思的情绪。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幅画也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1889年基督降临布鲁塞尔》1888-1890年 埃姆斯恩索尔 比利时人,这副画人物众多,官员站在舞台上无人理睬。这副作品很大,占据了满满一座墙。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个雕塑也很喜欢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1908年),是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大理石作品。实话说不是看的很明白。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烦恼的人》梅塞施密特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尊人物雕塑是超现实主义雕塑家贾科梅蒂创造的“站立的女人”。雕塑超比例地拉长人物的身体,女人的身体纤细扭曲,仿佛在风中摇摆,随时可能断裂。不用多说,人类就是如此的脆弱和虚无。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后面是一些富有装饰感的家具展厅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个立柜是1675到1680期间的,希腊神话的赫拉克勒斯和希波吕忒代表战争中的力量和英勇,分别抬着立柜的两边。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盖蒂基金会(由石油大亨J·保罗·盖帝在1976年去世后根据遗嘱成立)委托建造,1997年竣工开放。他在二十三岁即成为百万富翁,培养了出类拔萃的文艺鉴赏及收集艺术品的雅好。所以尽管他曾被评论为最富有的守财奴,却因建立了这样一座免费开放的私人艺术博物馆,而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所尊敬。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这座石材象征永恒,所以刻意以粗糙的质感表现,是要让建筑物有如从地面自然地生长出来的感觉,很喜欢这样有设计感的博物馆,在美国的最后一站能够来到这里,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女儿回国了,再来美国的机会微乎其微,不过已经非常知足,所看到的一切、经历到的一切都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体验。
第二次来美国(1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