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标签: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
分类: 博物馆记 |
九十年代父母就带我去过扬州,因老爸小时候的一个伙伴就是扬州人。记得去他们家,记忆最深刻的是水煮干丝,还有就是叔叔家的一个孩子在玩具厂工作,于是带回家了一批毛绒玩具。后来对扬州的印象就越来越丰富了,大运河博物馆、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广陵王的黄肠题凑。。。于是在2024年11月秋日正浓的日子里,我再次来到扬州。第一站就是大运河博物馆,话说博物馆真大啊,让我现在对逛博物馆充满了恐惧,不仅摩肩接踵的参观人群,而且从进门开始走到博物馆的大门口竟然都要十几分钟,而内部地上地下13个馆更是无比的令人眩晕。

宽敞的好处是布展设计确实大气美观。


扬州是被京杭大运河所滋养起来的城市,最早的运河就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即从扬州到淮安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后经隋、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通,全程分为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邗沟)以及“江南运河”七段。


门口的这件来自丹阳的陵口石刻--天禄,虽然是复制品,但复制的很精彩,带翼的翅膀气势非凡,真是彰显着那个时代的气势。



展品太多,我也记不清楚了,捡着自己感兴趣的拍了不少。这是一个隋代的多足砚,也称之为辟雍砚,安博的文房四宝展厅也有一个,不过好像这个体型更大。

运河堤坝铁钉


大运河上的桥梁;淮安府大运河盐河桥石碑

明代淮安大河卫武略将军副千户陈公墓墓志盖

明代大河卫武德将军正千户田公之墓的墓志盖

唐代谷仓复原模型

黄泗浦遗址8号水井,黄泗浦遗址位于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考古发现,黄泗浦遗址是唐宋时期长江入海口南岸一个规模较大的集镇港口。鉴真大师在前五次东渡未果后,率众弟子乘日本遣唐使从黄泗浦出发开始第六次东渡,获得成功。

胡人牵骆驼俑




扬州邵伯铁牛,出土于江苏扬州邵伯镇,重1.5吨。

众多的镇水神器中,还有一把清代的镇水铁剑,长7.5米,重达1500多公斤,发现于山东济宁的兖州,是清代康熙年间官员金一凤为治理泗水水患而铸。


罗教,还是第一次听说

镇水铁犀牛真大,原件位于河南开封东北2公里的铁牛村,查了一下,竟然是于谦修造的,背上还有文字也是于谦写的,有机会一定要到实地去看看它。

曾经运河中各式各样各个朝代的船只模型展





博物馆还复原了一艘长达20米,康熙时期的沙飞船,走上甲板随着眼前360屏幕的变幻,真仿如在船上航行



运气很好赶上一个特别棒的特展: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第一件宝贝就是这北宋耀州窑青釉狻猊出香薰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狻猊,作为龙生九子中的一员,排行第五,形象酷似狮子,它性格沉稳,喜爱静坐,同时也钟爱烟火

器型特别完整精致,202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


来自河北易县的珍贵窖藏金银器---辽代金叶



宋徽宗的《祥龙石图》


北宋的刻花玻璃瓶,这颜色器型放在现代也很出彩

细颈鼓腹玻璃瓶

这些玻璃器既有海外进口的,也有国产制品,展现了玻璃制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北宋蓝色刻花玻璃瓶(浙江省博物馆藏),此器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玻璃瓶,推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舶来品,反映了北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开封开宝寺塔的伎乐纹砖

开封繁(BO)塔上的遗存,第二幅是西域牵虎行脚僧像砖

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窑白釉墨书款弦纹盖盒




青釉刻花牡丹纹套盒


嘉祐(1061年)石经《周礼》残石曾立于开封太学,宋仁宗命国子监将儒家经典刻于石上,作为天下学子的“标准教科书”,是北宋文教昌明的实证,经文用篆、楷二体书写,故又名“二体石经”。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宋徽宗赵佶的《梅花绣眼图》,画中白梅一枝向右探出,绣眼栖息其上,用生漆点睛,真是太漂亮了。


出土于巩义的北宋陵石像头部

缂丝花鸟图:藏于故宫博物院,以宋徽宗赵佶的画稿为粉本进行摹写的,旁边还有葫芦形朱印“御书”和赵佶的“天下一人”印



青白玉海水云龙纹炉:藏于故宫博物院

来自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开封市博物馆的7件大晟钟,按音阶高低排列。它们的形制、纹饰、铭文风格相近,皆为平口镈钟,悬挂处不作长甬,并饰以双螭纹。大晟钟是徽宗时期礼乐文化的体现。

每套钟的基准音高都是黄钟宫,作为标准音律定音。


仲尼式七弦琴再现了北宋人日常生活的雅

大悲心陀罗尼经咒:出土于江苏苏州瑞光寺塔,是佛教文化的珍贵遗存。


定州博物馆藏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是定窑精品,胎质细白,釉白泛青,采用堆贴、刻花、划花技法装饰,颈、肩、腹部有覆莲纹、仰莲纹、弦纹等。




梅花纹鎏金银梳,出土于河北保定

金凤银簪:出土于河北保定,宋代女性饰品的精彩




定窑白釉“官”字款盏托:出土于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是古代陶瓷的精品。




越窑青釉云鹤纹套盒:出土于河南巩义元德李皇后陵,看看那透雕的仙鹤,真是叹为观止。

耀州窑青釉刻花八曲钵


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温碗,北宋时期流行的温酒器,来自我们安徽博物院。

宽敞的好处是布展设计确实大气美观。


扬州是被京杭大运河所滋养起来的城市,最早的运河就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即从扬州到淮安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后经隋、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通,全程分为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邗沟)以及“江南运河”七段。


门口的这件来自丹阳的陵口石刻--天禄,虽然是复制品,但复制的很精彩,带翼的翅膀气势非凡,真是彰显着那个时代的气势。



展品太多,我也记不清楚了,捡着自己感兴趣的拍了不少。这是一个隋代的多足砚,也称之为辟雍砚,安博的文房四宝展厅也有一个,不过好像这个体型更大。

运河堤坝铁钉


大运河上的桥梁;淮安府大运河盐河桥石碑

明代淮安大河卫武略将军副千户陈公墓墓志盖

明代大河卫武德将军正千户田公之墓的墓志盖

唐代谷仓复原模型

黄泗浦遗址8号水井,黄泗浦遗址位于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考古发现,黄泗浦遗址是唐宋时期长江入海口南岸一个规模较大的集镇港口。鉴真大师在前五次东渡未果后,率众弟子乘日本遣唐使从黄泗浦出发开始第六次东渡,获得成功。

胡人牵骆驼俑




扬州邵伯铁牛,出土于江苏扬州邵伯镇,重1.5吨。

众多的镇水神器中,还有一把清代的镇水铁剑,长7.5米,重达1500多公斤,发现于山东济宁的兖州,是清代康熙年间官员金一凤为治理泗水水患而铸。


罗教,还是第一次听说

镇水铁犀牛真大,原件位于河南开封东北2公里的铁牛村,查了一下,竟然是于谦修造的,背上还有文字也是于谦写的,有机会一定要到实地去看看它。

曾经运河中各式各样各个朝代的船只模型展





博物馆还复原了一艘长达20米,康熙时期的沙飞船,走上甲板随着眼前360屏幕的变幻,真仿如在船上航行



运气很好赶上一个特别棒的特展: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第一件宝贝就是这北宋耀州窑青釉狻猊出香薰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狻猊,作为龙生九子中的一员,排行第五,形象酷似狮子,它性格沉稳,喜爱静坐,同时也钟爱烟火

器型特别完整精致,202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


来自河北易县的珍贵窖藏金银器---辽代金叶



宋徽宗的《祥龙石图》


北宋的刻花玻璃瓶,这颜色器型放在现代也很出彩

细颈鼓腹玻璃瓶

这些玻璃器既有海外进口的,也有国产制品,展现了玻璃制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北宋蓝色刻花玻璃瓶(浙江省博物馆藏),此器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玻璃瓶,推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舶来品,反映了北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开封开宝寺塔的伎乐纹砖

开封繁(BO)塔上的遗存,第二幅是西域牵虎行脚僧像砖

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窑白釉墨书款弦纹盖盒




青釉刻花牡丹纹套盒


嘉祐(1061年)石经《周礼》残石曾立于开封太学,宋仁宗命国子监将儒家经典刻于石上,作为天下学子的“标准教科书”,是北宋文教昌明的实证,经文用篆、楷二体书写,故又名“二体石经”。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宋徽宗赵佶的《梅花绣眼图》,画中白梅一枝向右探出,绣眼栖息其上,用生漆点睛,真是太漂亮了。


出土于巩义的北宋陵石像头部

缂丝花鸟图:藏于故宫博物院,以宋徽宗赵佶的画稿为粉本进行摹写的,旁边还有葫芦形朱印“御书”和赵佶的“天下一人”印



青白玉海水云龙纹炉:藏于故宫博物院

来自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开封市博物馆的7件大晟钟,按音阶高低排列。它们的形制、纹饰、铭文风格相近,皆为平口镈钟,悬挂处不作长甬,并饰以双螭纹。大晟钟是徽宗时期礼乐文化的体现。

每套钟的基准音高都是黄钟宫,作为标准音律定音。


仲尼式七弦琴再现了北宋人日常生活的雅

大悲心陀罗尼经咒:出土于江苏苏州瑞光寺塔,是佛教文化的珍贵遗存。


定州博物馆藏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是定窑精品,胎质细白,釉白泛青,采用堆贴、刻花、划花技法装饰,颈、肩、腹部有覆莲纹、仰莲纹、弦纹等。




梅花纹鎏金银梳,出土于河北保定

金凤银簪:出土于河北保定,宋代女性饰品的精彩




定窑白釉“官”字款盏托:出土于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是古代陶瓷的精品。




越窑青釉云鹤纹套盒:出土于河南巩义元德李皇后陵,看看那透雕的仙鹤,真是叹为观止。

耀州窑青釉刻花八曲钵


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温碗,北宋时期流行的温酒器,来自我们安徽博物院。
前一篇:走进山东--济南四门塔、龙虎塔
后一篇:秋日扬州--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