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篇--韩城文庙、东营庙、城隍庙

标签:
陕西韩城历史文化名城文庙城隍庙 |
分类: 绿色激情 |
韩城位于陕西中部关中盆地东北角,隔着黄河与山西河津、万荣县相望,其自隋文帝598年建县,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是我们发现的一座宝藏小城,心心念念许久,终于来探访。第一站是文庙。文庙始建于元代,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修,第五批全国文保单位,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国子监的第三大孔庙。巷子口两座木牌坊,东题“德配天地”西题“道冠古今”,是对孔子思想与品德的褒奖。


偏门旁边还分别立有一通“文武百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的石碑

照壁上的琉璃五龙壁惟妙惟肖,各具姿态,栩栩如生。

棂星门斗拱密集,非常气派

牌坊两旁有四幅丹凤朝阳的琉璃浮雕,与五龙壁交相辉映,一派龙飞凤舞的景象。






花卉套筒和宝葫芦的攒尖头

大成殿是文庙主体建筑,是列放孔子牌位的地方,也是文庙的第二进院落。

门口的小狮子


院内一棵一千五百年五枝高耸,宛如五指的古柏,俗称“五子登科”柏。清代古城东南角的庙后村出了状元王杰。所以这棵柏树被认为是韩城文脉的象征。










石阶的中间有龙纹浮雕,在上面有一龙柱,由两象驮负,只有皇帝祭孔和状元祭孔才能将龙柱挪开从此过。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韩城人王杰考中状元后回乡祭孔,他曾在文庙的御道上走过一回,也让他的名字和文庙的历史一同成为了整座城市的记忆。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孟子、颜回、子思、曾参等人的塑像,正上方悬挂着“万世师表”的牌匾。

匾额的边框也是一条龙

屋脊上的飞马非常漂亮,记得导游特意给我们指了,可惜忘记其中渊源了





第三院落为儒生们学习的地方,名曰“明伦堂”



过了文庙紧接着就是东营庙,又称关圣庙,据说过去是古城东区城防军营之所。


门口的琉璃雕龙照壁非常精美


韩城古城内按方位有东西南北中五营,因东营庙据城之东,故名。东营庙也是祭祀关羽及其它诸神的庙宇。

献殿和正殿之间的过殿采用勾连搭的做法,两殿相通,便于排水,非常特色。



过了山门,依次是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和含光殿等。


旁边的戏台重檐十字歇山顶,带有明代特征、非常精致的古建。

据说每年的八月二十日,是城隍庙一年一度的庙会,热闹非凡,当地人在这里看大戏是当地人文化生活的必备节目之一。

后一篇:陕西篇--韩城普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