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探访山西古建筑--大阳古镇(2)

标签:
大阳古镇晋城赵飞燕故里九州针都 |
分类: 绿色激情 |
在大阳古镇的村口,看到了古镇之宝的九层八面、八菱锥体造型的天柱塔,塔顶以铁柱高九尺,重千斤的帽顶镇塔。成为了大阳古镇的历史地标。

走在西街,古朴的小阁楼称为西宫阁,相传,汉成帝时舞蹈家赵飞燕在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是阳阿侯之女)做侍婢,曾在这里跳舞。后来赵飞燕入汉宫、升皇后,都源自她在阳阿公主家习舞这段经历。后人为纪念赵飞燕姐妹,将这里命名为西宫阁。


这大院门口的两个兔子或者是鹿,还真是其他地方没有见过。




古街曲折迂回,门楼众多,不仅迎合风水理念,还具备防御功能。

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真实的反映了大阳曾经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这里有段氏家族的老房子,介绍了使泽州由兵乱之地成为一方乐土的元代泽州长官段直的故事。



站在两个自然村落的中间文昌阁上俯视,整个村落的房屋鳞次栉比。


东大院似乎打造的更加文艺

在临街的房屋上看到这个 梯子,真是很好奇,一打听原来是为了村落的整体规划,退让出来的院子,而原来的楼梯也被拆除,于是只能装个梯子上楼,楼上放些不常用的物件,为了旅游开发,村民们也付出了不少。



状元福第民宿在状元巷旁边,在明清建筑风格为主的古宅院落基础上修缮改造而成,很值得留下了住上一晚。




这里既有古民居,古祠堂,寺庙,宫观,戏楼,还有不少高官显贵的官商大院,处处彰显着古镇曾经的辉煌和繁华。

长达五里的老街,满满的古韵古风和浓浓的生气。




古代的大阳以“文能制针,武能铸剑”,成为四海名扬的“九州针都”,工业化之前,全国80%以上的针都产自这里,并远销中亚一带。还拥有了“三晋第一镇”的美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