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探访山西古建筑(1)--阳城海会寺双塔
标签:
山西阳城县海会寺海会书院海会双塔国之瑰宝 |
分类: 绿色激情 |
2019年国庆我们六人小分队第一次山西探访古建筑,收获颇丰。山西绝对是古建爱好者的天堂,让我们忍不住的一去再去,于是2023年的国庆节,六人小分队再次出发了。第一站是位于晋城阳城县的海会寺。

确实很喜欢这装饰的门楼,左拍右拍,看不够。

走出书院,背面的墙上有一双眼睛,很有佛教的氛围感。

而视线之内无处不在的琉璃塔也相当出彩,历经千年的古塔似乎穿越了时空,极具完美。



寺院后是园林景观,这龙诞池面积不大,虽不规则,但碧水清澈,似乎是琉璃塔的镜子,处处可观其流光溢彩的倩影。


流觞曲水亭建在龙诞池中,亭下铺石为原物,上刻状如花骨朵图案的弯绕回旋的流觞,细窄渠道,似乎从王羲之的兰亭聚会开始,曲水流觞就成为文人们饮酒赋诗的雅趣活动。




“大雄殿”三个大字为明代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称的金都御史杨继宗书写,字体庄重,笔法苍劲。

毗卢阁原为明万历十年重建,后建阳城师范时拆,现为原址重建。听介绍才知道原来海会寺曾作为冀南银行生产所用纸张的造纸厂和阳城师范、阳城二中的临时教学场所。



海会寺内重要碑记、名人诗刻甚多,现存三十余块,除记载寺院的演变,重修补修事绩外,多为抒发情感与描绘寺院景色的。


绕了一大圈,意犹未尽,看到琉璃塔竟还可以攀登,因为狭窄陡峭所以平时一次只能上十五人,运气实在太好,快五点了几乎没人,我兴致勃勃的买了票开始登塔。

从塔内的门洞望出去,形态各异的砖雕迷乱了我的眼睛。

在塔的第六层,东西南北四壁各镶嵌一块琉璃堆塑画。

近距离的平视这五彩斑斓的琉璃,虽残破却难掩工匠们独居的匠心和高超的技艺。


越向上爬越困难,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攀爬过,那窄小的楼梯中间已经被踩踏成一个深深的凹陷,又滑又陡,只能踩着两边上。

曾经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涂鸦,如今也成文物了

可以看到刚刚去过的山门。
海会寺依山傍水,风景很好,是一座经唐、宋代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进入寺院,先看到一座高塔,就是被古建专家赞誉“国之瑰宝”的琉璃悬阁宝塔,是国内楼阁式塔中的佳例。



其实海会寺以双塔著称,走到近前一对双塔仿若一对壁人,历经千百年风霜,依旧傲然屹立。

矮点的是为纪念扩建寺院的禅师而修建的舍利塔,六角十级,高近30米,为后梁龙德二年(922年)修建,原来塔外砖壁布满了铁坐佛龛,因此又称为千佛塔。



其实海会寺以双塔著称,走到近前一对双塔仿若一对壁人,历经千百年风霜,依旧傲然屹立。

矮点的是为纪念扩建寺院的禅师而修建的舍利塔,六角十级,高近30米,为后梁龙德二年(922年)修建,原来塔外砖壁布满了铁坐佛龛,因此又称为千佛塔。

高大的明代文峰塔,亦称琉璃塔。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因舍利砖塔开始向西倾斜,为夯实地基修建而成。塔为八角十三级,高50余米,塔身第十层处支出平座,上置8根擎檐柱,柱间尽施琉璃围栏,成为高塔上一层悬空楼阁,可任游客凭栏眺望,这样的装饰不仅别致而且精致,被誉为“上党名塔之冠”。


琉璃塔下三层的砖石围柱,很像是防御的古堡,原来明代后期,晋商富庶,处于安全的围绕琉璃塔修建城堡一样的围墙,可以易守难攻。这种佛塔和军事堡垒融为一体的形制确实罕见。


琉璃塔下三层的砖石围柱,很像是防御的古堡,原来明代后期,晋商富庶,处于安全的围绕琉璃塔修建城堡一样的围墙,可以易守难攻。这种佛塔和军事堡垒融为一体的形制确实罕见。

塔外有抱厦,四周的栏杆雕刻精美,看这个小狮子活灵活现,傲娇又神气。

这座由寺院衍生出的书院,在明清时期极为兴盛,久负盛名。据史料记载,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张慎言都在此读书讲学,这里曾出过一位大学士、三位尚书和进士120多名,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海会寺周围的村庄,我所知道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家也在附近哦。柱上写着: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确实很喜欢这装饰的门楼,左拍右拍,看不够。

走出书院,背面的墙上有一双眼睛,很有佛教的氛围感。

而视线之内无处不在的琉璃塔也相当出彩,历经千年的古塔似乎穿越了时空,极具完美。



寺院后是园林景观,这龙诞池面积不大,虽不规则,但碧水清澈,似乎是琉璃塔的镜子,处处可观其流光溢彩的倩影。


流觞曲水亭建在龙诞池中,亭下铺石为原物,上刻状如花骨朵图案的弯绕回旋的流觞,细窄渠道,似乎从王羲之的兰亭聚会开始,曲水流觞就成为文人们饮酒赋诗的雅趣活动。




“大雄殿”三个大字为明代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称的金都御史杨继宗书写,字体庄重,笔法苍劲。

毗卢阁原为明万历十年重建,后建阳城师范时拆,现为原址重建。听介绍才知道原来海会寺曾作为冀南银行生产所用纸张的造纸厂和阳城师范、阳城二中的临时教学场所。



海会寺内重要碑记、名人诗刻甚多,现存三十余块,除记载寺院的演变,重修补修事绩外,多为抒发情感与描绘寺院景色的。



绕了一大圈,意犹未尽,看到琉璃塔竟还可以攀登,因为狭窄陡峭所以平时一次只能上十五人,运气实在太好,快五点了几乎没人,我兴致勃勃的买了票开始登塔。

从塔内的门洞望出去,形态各异的砖雕迷乱了我的眼睛。

在塔的第六层,东西南北四壁各镶嵌一块琉璃堆塑画。

近距离的平视这五彩斑斓的琉璃,虽残破却难掩工匠们独居的匠心和高超的技艺。


越向上爬越困难,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攀爬过,那窄小的楼梯中间已经被踩踏成一个深深的凹陷,又滑又陡,只能踩着两边上。

曾经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涂鸦,如今也成文物了

可以看到刚刚去过的山门。


天马在云中奔腾


前一篇:甘肃深度之旅之--最后一站兰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