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和县--天门山、博物馆、陋室铭一日游

标签:
安徽和县历史文化名县天门山陋室铭 |
分类: 绿色激情 |
长江下游,有两座隔江对峙的大山。东边的在当涂境内叫东梁山,西边的在和县境内叫西梁山,合称天门山。春节期间天气暖和,不出远门就来一趟和县一日游吧。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6岁的李白乘舟顺江而下时写的这首著名的七绝《望天门山》,原来就是在这里。

东西梁山号为“天门”是言其地势险要,素有长江锁钥之称。自古以来历为兵家攻守要地。1949年人民解放军激战三日,攻克了国民党军队自称“固若金汤”的西梁山阵地。如今这里还有为纪念渡江战役英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亭。



据说在西梁山的下面还有石刻,让我们四处找寻。



还真找到了天门石刻的牌子。

果然很多地方能看到石头上依稀的大字,不过风化严重,字体隐约可见,看不出什么。





“洪水至此’这几个字倒是看清楚了,原来这是明1608年和清道光年间,直至1954年所刻洪水的时间线。当地老人把这些石刻作为观测水位的历史资料,成为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的珍贵水文资料。”


据说在西梁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贵遗迹中,其中有王羲之款“振衣濯足”摩崖石刻,这个却没有辨识出来,很是遗憾。

和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和县猿人、霸王祠、天门山、陋室等4个历史文化景点都入选了中小学教科书。唐朝诗人张籍、北宋歌豪杜默、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戴本孝、“当代草圣”林散之、我国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等都是和县的名人。

陋室公园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城中,因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写下的千古绝唱《陋室铭》而名闻天下,于是一路背诵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门庭很有徽派风格,“陋室”二字为诗人臧克家所题。


介绍刘禹锡的生平,知道了他和柳宗元是好朋友呢,



陋室正厅塑刘禹锡全自站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是对诗人为官政绩的表彰。背后是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陋室铭的碑刻亭

陋室公园很小,陋室之外,仅一山一水,但并不妨碍这首诗的千古流传。我想和县的小学生们是很有福气的,想来几乎每个人都应该会熟读背诵。

和陋室公园在一个中轴线上还有一座高大雄伟的镇淮楼,镇淮楼又名鼓楼,也是一座历史名楼。据说中国有两处镇淮楼,另一个在江苏淮安。

镇淮楼形状如同城门。顶层平台宽阔,平台上建有两层高的巨大楼阁。楼阁四角飞翘,楼下有拱形门洞如同城门。




墙体使用规格方砖垒砌,砖上刻有“光绪辛卯春”、“知州罗锡畴督造”的文字,真是彰显着古老的历史。




东西梁山号为“天门”是言其地势险要,素有长江锁钥之称。自古以来历为兵家攻守要地。1949年人民解放军激战三日,攻克了国民党军队自称“固若金汤”的西梁山阵地。如今这里还有为纪念渡江战役英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亭。



据说在西梁山的下面还有石刻,让我们四处找寻。



还真找到了天门石刻的牌子。

沿着江边栏杆前行

果然很多地方能看到石头上依稀的大字,不过风化严重,字体隐约可见,看不出什么。





“洪水至此’这几个字倒是看清楚了,原来这是明1608年和清道光年间,直至1954年所刻洪水的时间线。当地老人把这些石刻作为观测水位的历史资料,成为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的珍贵水文资料。”


据说在西梁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贵遗迹中,其中有王羲之款“振衣濯足”摩崖石刻,这个却没有辨识出来,很是遗憾。


和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公元555年,南梁、北齐在此议和,遂改名和州。所以和县博物馆自然是要来的。


陋室公园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城中,因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写下的千古绝唱《陋室铭》而名闻天下,于是一路背诵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门庭很有徽派风格,“陋室”二字为诗人臧克家所题。


介绍刘禹锡的生平,知道了他和柳宗元是好朋友呢,



陋室正厅塑刘禹锡全自站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是对诗人为官政绩的表彰。背后是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陋室铭的碑刻亭

陋室公园很小,陋室之外,仅一山一水,但并不妨碍这首诗的千古流传。我想和县的小学生们是很有福气的,想来几乎每个人都应该会熟读背诵。

和陋室公园在一个中轴线上还有一座高大雄伟的镇淮楼,镇淮楼又名鼓楼,也是一座历史名楼。据说中国有两处镇淮楼,另一个在江苏淮安。

镇淮楼形状如同城门。顶层平台宽阔,平台上建有两层高的巨大楼阁。楼阁四角飞翘,楼下有拱形门洞如同城门。




墙体使用规格方砖垒砌,砖上刻有“光绪辛卯春”、“知州罗锡畴督造”的文字,真是彰显着古老的历史。


后一篇:古城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