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鹿邑老子故里三清宫三座古碑楮树冒烟 |
分类: 绿色激情 |
看着央视的广告,来到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干净的小城因老子而名闻天下。鹿邑古称鸣鹿、真源、苦县、谷阳、仙源,和安徽亳州交界。2011年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命名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是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始建于东汉165年,始名老子庙,后历经毁损,现存建筑为明清所建。

这两块石碑,分别是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和唐《道德经注碑》。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立于北宋1014年。由于年代久远和风雨的剥蚀碑文已经模糊。此碑用盘龙做碑首,说明此碑刻是皇家御制,记载了宋真宗赵恒朝拜并重修太清宫的经过,修复后太清宫宏大的规模和壮观的气势。

唐《道德经注碑》是唐玄宗亲自作注。这块石碑是太清宫现存最早的帝王御碑,碑文是唐朝玄宗李隆基对老子《道德经》的释文,立于唐朝742年。碑体高3.7米,碑身四体刻字,但也剥蚀严重看不清楚了。由于此碑是唐朝遗物又是皇帝所立,距今1300多年,为文物之珍品。

镶嵌在太极殿正墙东侧和西侧的两块石碑是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五月一日颁布的太清宫圣旨碑和太清宫执照碑,两碑虽然不大但价值很高,其中一碑规定了太清官的大小及上面土地园木果树的不可侵犯性。是其登基当年和第二年连发的两道关于太清宫的圣旨并立碑。话说导游当时竟然没有介绍,还是事后我写博客才发现的,大家如果以后去可以好好看看。

殿前还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是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他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档案局、博物馆馆长,后为柱下史。国内外凡是供奉老子的宫观都有铁柱。铁柱已成为纪念老子的标志。

更神奇的还有太极殿后广场的一颗楮树,相传是老子亲手所载。因为当时写书用竹简,当地竹子稀少,老子发现楮树的树皮可以代替竹筒写书,便种了这棵树。每年农历3月15日老子母亲的生日前后,树上会冒出白色烟雾,每次持续时间10天左右。老百姓认为是老子的母亲显灵,自此之后纷纷前来香跪拜、祈福纳祥。


三清殿后面是长达数百米的甬道,直通洞霄宫,又被称为“后宫”(太清宫为“前宫”)。前后两宫相距500米,中间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静河,取老子“清静无为”之意。

老子故居北侧又是一古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也叫三御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碑刻,它是“御书御制并篆额”,是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留下来的。石碑由宋真宗皇帝撰文、题写碑名,历经千年至今仍保存完好仅蚀数字,无论是内容、历史和书法价值都非常高,实属全国罕见。


圣母殿规模不大,是民国时期当地人重建的。
娃娃殿也是同期建筑,供奉三霄娘娘,不用过多介绍这里是求子的。
前一篇:河南商丘--天沐湖
后一篇:河南鹿邑--老子故里明道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