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凤阳明中都遗址凤阳博物馆明皇陵 |
分类: 绿色激情 |
凤阳,原称濠州,洪武七年朱元璋赐名凤阳,取“凤凰山之阳”之意。凤阳古城最有名的就是明中都遗址,也被称之为最古老的紫禁城。明中都始建于1369年,营建六年之久,是朱元璋在自己的家乡凤阳所营建的第一座都城,但在即将完成之际却遭遇罢建,改以南京为都城,中都沦为陪都直至弃用,但却是“明初三都”(中都、南京、北京)规制的首创者,规模最宏伟、质量最坚固、建筑最华丽。

明中都皇城遗址比北京故宫还大12万多平方米,作为明初规划和经营的第一座都城,明《中都志》称它“规制之盛,实冠天下”,为后来建造南京和北京宫殿提供了蓝图。

明中都整体规模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参考《考工记》规划,具有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布局特点,一条南北中轴线贯穿全城。当时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不少于百万之众来修建。罢建后的600年间,经历了撤除禁垣、钟楼等取砖建凤阳府城的城墙,又遭受太平军焚烧毁损,原来的宫殿、城墙被拆毁殆尽,如今仅存午门、西华门和长约1100米的城墙。




装饰精美的建筑构件。

这是复原的明中都金銮殿三层石基的一角,栏杆上有望柱、中有栏板、下有螭首

两只呆萌的小狮子活灵活现。


各种白玉浮雕、花纹形态各异,刻有龙、凤、牡丹、云朵、狮子等图形繁复精美,让人眼花缭乱。南京和北京的故宫午门的条石构件,多为素面,很少嵌有花饰,相比之下,中都城石构件雕刻精美,展示了明中都建筑的豪华。










明中都皇城遗址比北京故宫还大12万多平方米,作为明初规划和经营的第一座都城,明《中都志》称它“规制之盛,实冠天下”,为后来建造南京和北京宫殿提供了蓝图。

明中都整体规模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参考《考工记》规划,具有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布局特点,一条南北中轴线贯穿全城。当时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不少于百万之众来修建。罢建后的600年间,经历了撤除禁垣、钟楼等取砖建凤阳府城的城墙,又遭受太平军焚烧毁损,原来的宫殿、城墙被拆毁殆尽,如今仅存午门、西华门和长约1100米的城墙。

游客中心有一尊王剑英的塑像,导游告诉我们,明中都从鲜有人知的小小“县城”,到知名的“明中都城”,离不开一个人的坚守,他就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和明史专家、明中都的发现者和保护者王剑英先生。


我们先就近走到了西华门。

三个门券洞和城楼台基基本保存完整,但感觉上面的横栏是后添加的。

古韵犹存的门洞,多年来一直是当地人通行往来的通道,现在被保护了起来。

“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中都城和朱元璋,对凤阳人来说,都是引以为豪的。

本可以从西华门穿过,直接来看午门,因为修葺,我们绕行了一圈,才接近午门,但午门仍然被包围着在修缮。

又走了很远才走到跟前,还只能远远的看。进午门,过内五龙桥,入奉天门,就到了中轴线的中心--正殿,当然那些都是曾经以往存在的建筑。

曾经一座高耸雄伟、庞大豪华的都城就这样屹立在凤阳的大地上。

看过遗址,一定要来凤阳博物馆看看。

一进大门,就可看到这凸显皇家气势的镇馆之宝--蟠龙石础。明中都的营建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可谓兴师动众,消耗巨大,从巨大的大殿柱础、纯砖建的城墙、精美的石雕都能看出明中都堪称古代最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


我们先就近走到了西华门。

三个门券洞和城楼台基基本保存完整,但感觉上面的横栏是后添加的。

古韵犹存的门洞,多年来一直是当地人通行往来的通道,现在被保护了起来。

“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中都城和朱元璋,对凤阳人来说,都是引以为豪的。

本可以从西华门穿过,直接来看午门,因为修葺,我们绕行了一圈,才接近午门,但午门仍然被包围着在修缮。

又走了很远才走到跟前,还只能远远的看。进午门,过内五龙桥,入奉天门,就到了中轴线的中心--正殿,当然那些都是曾经以往存在的建筑。

曾经一座高耸雄伟、庞大豪华的都城就这样屹立在凤阳的大地上。

看过遗址,一定要来凤阳博物馆看看。

一进大门,就可看到这凸显皇家气势的镇馆之宝--蟠龙石础。明中都的营建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可谓兴师动众,消耗巨大,从巨大的大殿柱础、纯砖建的城墙、精美的石雕都能看出明中都堪称古代最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




装饰精美的建筑构件。

这是复原的明中都金銮殿三层石基的一角,栏杆上有望柱、中有栏板、下有螭首

两只呆萌的小狮子活灵活现。


各种白玉浮雕、花纹形态各异,刻有龙、凤、牡丹、云朵、狮子等图形繁复精美,让人眼花缭乱。南京和北京的故宫午门的条石构件,多为素面,很少嵌有花饰,相比之下,中都城石构件雕刻精美,展示了明中都建筑的豪华。









前一篇:安徽滁州凤阳县--狼巷迷谷
后一篇:九月的云南--建水团山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