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川自驾游--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

标签:
理塘德西村喜马拉雅之声声音博物馆藏戏博物馆文艺范 |
分类: 绿色激情 |
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是误打误撞遇到的。也许是佛缘不够,还好与大自然有缘。从长青春科尔寺出门看门口有介绍咖啡屋,大家顺着指示从旁边的路绕下去,于是发现了寺庙下这新修的小村子--德西一村,看了介绍才知道这里曾是长青春科尔寺院下古老的村落,历史最少可上溯至明代,清代到民国时期,这里都是繁华的集市。

感觉小村子整齐安静,还有很多特别的博物馆,应该是当地政府按文艺小村重新进行了打造。我们好奇的走进了这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

一座很漂亮的二层小楼,原来是村民的活动中心。

大门内,一眼就看到了我最爱的猫咪正蹑手蹑脚。

原来它看到了它,还好黑猫溜走了。

很幸运啊,博物馆刚刚开放第二天,还在试营业。介绍上说这里是用‘声音’的方式保存藏族宝贵的文化记忆,让远行的藏族人听到故乡的呼唤,让游客体验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一刻,闭目聆听喜马拉雅之声。

感觉很像法器

坛城吗?里面堆满了大米,代表芸芸众生的我们吗?


格鲁派黄教的专门的帽子。

是打击乐器铜钹吗?

串铃?这个真没见过


不知是不是“扎念”,又叫六弦琴,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是日喀则直至阿里等地居民的最爱,雕琢的花卉图案很美。

看到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她们习惯了我们这些拿着相机的陌生人,摆出各种POS,可惜又照花了。



村中央诵经、转经的地方








为什么村子里没什么人呢,真是不解?难道也和我们一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



很有趣,墙上和门上都堆满了牛粪,这是藏民们冬天用来烧火的材料。



又看到一个藏戏微博物馆,里面还有不少文创产品,真是很棒。

销售文创产品的妹妹特别热情,给我们认真细致的讲解了半天,想走都不好意思。


这是甲洼藏戏队的创始人。

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后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原来它看到了它,还好黑猫溜走了。

很幸运啊,博物馆刚刚开放第二天,还在试营业。介绍上说这里是用‘声音’的方式保存藏族宝贵的文化记忆,让远行的藏族人听到故乡的呼唤,让游客体验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一刻,闭目聆听喜马拉雅之声。

我们套上耳机,风声、溪水声、马蹄声、转经的脚步声。。。。大自然与身边的各种声音源源不断的传入耳间。

还有来自理塘、拉萨等地的各种藏族乐器,有寺院门前的古老铃铛、达玛鼓、喜马拉雅颂钵和“扎念”等,这些乐器大都用黄铜、动物骨头等材料制作,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总之对我们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乐器。

还有来自理塘、拉萨等地的各种藏族乐器,有寺院门前的古老铃铛、达玛鼓、喜马拉雅颂钵和“扎念”等,这些乐器大都用黄铜、动物骨头等材料制作,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总之对我们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乐器。

感觉很像法器

坛城吗?里面堆满了大米,代表芸芸众生的我们吗?


格鲁派黄教的专门的帽子。

是打击乐器铜钹吗?

串铃?这个真没见过


不知是不是“扎念”,又叫六弦琴,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是日喀则直至阿里等地居民的最爱,雕琢的花卉图案很美。

看到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她们习惯了我们这些拿着相机的陌生人,摆出各种POS,可惜又照花了。



村中央诵经、转经的地方








为什么村子里没什么人呢,真是不解?难道也和我们一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



很有趣,墙上和门上都堆满了牛粪,这是藏民们冬天用来烧火的材料。




又看到一个藏戏微博物馆,里面还有不少文创产品,真是很棒。

销售文创产品的妹妹特别热情,给我们认真细致的讲解了半天,想走都不好意思。

理塘甲洼藏戏队是一支由理塘本地农牧民群众自行组建的藏戏队。在理塘藏戏微博物馆的二楼,一个展厅被用来以图片和个人口述史的形式展现15位藏戏队员的故事。大部分甲洼藏戏队的成员,现在都是身着制服负责古镇安保的工作人员。藏戏微博物馆落成对外开放后,他们也会在某些时刻变身为一楼室内剧场或者古镇露天剧场里的藏戏角色,为大家带来经典又地道的表演。

这是甲洼藏戏队的创始人。

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后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主要是戴面具表演,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



经常上演的是《曲杰诺桑》《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

各种藏戏的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代表恐怖。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写博客的时候发现有一则“助力天空之城,武汉大学生为理塘设计城市宣传海报”的文章,不知村里的那么多文化内容是否和他们有关,如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或企业通过各种峰会及其他方式,让更多专业的人为这座小城设计、带来了新鲜的文化理念和传播宣传途径,将传统拉入与时尚接轨的道路,应该说是很好的尝试,文化要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有兴趣去知道,去了解,去发掘,才会去保护。




经常上演的是《曲杰诺桑》《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

各种藏戏的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代表恐怖。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写博客的时候发现有一则“助力天空之城,武汉大学生为理塘设计城市宣传海报”的文章,不知村里的那么多文化内容是否和他们有关,如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或企业通过各种峰会及其他方式,让更多专业的人为这座小城设计、带来了新鲜的文化理念和传播宣传途径,将传统拉入与时尚接轨的道路,应该说是很好的尝试,文化要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有兴趣去知道,去了解,去发掘,才会去保护。

前一篇:青川甘自驾游--理塘长青春科尔寺
后一篇:青川甘自驾游--理塘-雅江到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