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西晋南古建筑之一--高平开化寺、总圣仙翁庙、府城玉皇庙

标签:
高平开化寺仙翁庙府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 |
分类: 绿色激情 |
高平的开化寺在舍利山南麓,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初名清凉若兰,相当好听的名字。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漫长历史。宋天圣八年(1030)改为开化寺。宋1086—1098间绘制的大雄宝殿内壁画,堪称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已成为全国大中专院校美术系专家学生及美术创作爱好者搭建的以古建研究和壁画写生为主要素材的艺术天地。

这文物古迹保护标志的牌子也是一个古董了。

为了看好壁画,我们先来到旁边的一个殿,看壁画的复制品。


壁画确实要保护,也许以后都只能看到这样的复制品了,真迹太容易褪败。




从这些壁画能够了解到原来宋代壁画与前朝代壁画不同在于以关注现实的世俗之美取胜,展现出浓郁的俗世风情和关怀世人的姿态。


大雄宝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古意庄严,檐柱上刻着施主姓名和年月题记,提供了建殿的确切年代。壁画真迹就在其中,已经用铁门把锁,据说只有文管所介绍信之类的才能让守护的文管员打开大门看真迹了。怎么说呢,如果这样的方法能够延长壁画的生命,我们双手赞成,但没有科学的防护是否可以保护好呢,真的很担心。




二进院落居中为演法堂,为明清时建筑。


寺院东北隅角落的观音阁建于金皇统元年(1141年),有楼上楼下两层,这样的建筑模式也很少见,好像是抬升建起来的。

观音阁门口柱栏上的小狮子真是俏皮可爱,肥肥的小屁股扭啊扭地抓爬在石壁上,当初的石匠是否当时心情大好,这心血来潮的神来之笔历经千年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触摸到了千年前的时光。


上面这只憨憨的露着牙齿傻笑呢。


西墙上镶嵌着佛教高僧大愚禅师所作的《心王状奏六贼表》。

残留的彩绘




这里相对来的人还算比较多的,也希望国宝们能够更受重视,保护得更好。

据开化寺不远仙翁庙也是高平八景之一。又名张国老祠,是当地著名道教庙宇,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十七年(1583年)重修。

仙翁庙东侧有一座修建在高台上现已荒废的庙宇,台下有门洞可通车马,后来才知道是旧日伯方村的北门。

山门是清代建筑,建于高大的基台之上,看上去气势宏伟。




卷棚顶的长廊连接着拜殿,此种布局在北方宗教建筑中较为少见,融入了园林的设计手法,调和了屋顶的曲线变化。


高平古称长平,历史悠久,其中有两个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一个是远古神农氏炎帝的传说,另一个则是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伯方村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古战场之一,村子至今仍保存着众多的古民居,其中有清初廉吏毕振姬的故宅。我们时间紧张就没过去看了。


离开高平,我们赶到晋城泽州县的府城玉皇庙,玉皇庙自隋代即有之,重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是古代泽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也是华北地区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道教官观。

最前端为头道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的元代建筑。

楼顶的黄、绿和孔雀蓝玻璃屋脊精美繁杂,带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庙内260多尊道教诸神泥塑自成体系,艺术地展现了我国道教诸神系统。尤其是这一排房子里元代艺术大师刘銮雕塑的二十八宿彩塑,在全国现已发现的古代塑像遗物中尚属孤品。为了保护也是关门锁户不让看了,探头探脑的望进去,可以看到点点,每一个神像尺寸与真人相仿,都被赋予了现实中的人的品格,而且都和一个动物组成一组,很有特色。


这文物古迹保护标志的牌子也是一个古董了。

为了看好壁画,我们先来到旁边的一个殿,看壁画的复制品。

大雄宝殿内东、西、北三壁保存的宋代壁画壁画由画师郭发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前后绘制,以佛教经变故事为主题人物、将北宋市井生活巧妙融于佛经故事中。三面壁画中西壁最为精美。众佛之外还绘有渔翁、织女、官吏等各色人物及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画面中对女性的描绘,精妙入微,妩媚秀丽,人物冠带服饰都极为精美,是典型的宋代画风。

壁画确实要保护,也许以后都只能看到这样的复制品了,真迹太容易褪败。




从这些壁画能够了解到原来宋代壁画与前朝代壁画不同在于以关注现实的世俗之美取胜,展现出浓郁的俗世风情和关怀世人的姿态。


大雄宝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古意庄严,檐柱上刻着施主姓名和年月题记,提供了建殿的确切年代。壁画真迹就在其中,已经用铁门把锁,据说只有文管所介绍信之类的才能让守护的文管员打开大门看真迹了。怎么说呢,如果这样的方法能够延长壁画的生命,我们双手赞成,但没有科学的防护是否可以保护好呢,真的很担心。




二进院落居中为演法堂,为明清时建筑。


寺院东北隅角落的观音阁建于金皇统元年(1141年),有楼上楼下两层,这样的建筑模式也很少见,好像是抬升建起来的。

观音阁门口柱栏上的小狮子真是俏皮可爱,肥肥的小屁股扭啊扭地抓爬在石壁上,当初的石匠是否当时心情大好,这心血来潮的神来之笔历经千年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触摸到了千年前的时光。


上面这只憨憨的露着牙齿傻笑呢。


西墙上镶嵌着佛教高僧大愚禅师所作的《心王状奏六贼表》。

残留的彩绘




旁边的文昌帝君阁是元代建筑,看看这根粗大的圆形木梁,这就是古建的身份象征。

这里相对来的人还算比较多的,也希望国宝们能够更受重视,保护得更好。

据开化寺不远仙翁庙也是高平八景之一。又名张国老祠,是当地著名道教庙宇,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十七年(1583年)重修。

仙翁庙东侧有一座修建在高台上现已荒废的庙宇,台下有门洞可通车马,后来才知道是旧日伯方村的北门。

山门是清代建筑,建于高大的基台之上,看上去气势宏伟。




卷棚顶的长廊连接着拜殿,此种布局在北方宗教建筑中较为少见,融入了园林的设计手法,调和了屋顶的曲线变化。




高平古称长平,历史悠久,其中有两个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一个是远古神农氏炎帝的传说,另一个则是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伯方村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古战场之一,村子至今仍保存着众多的古民居,其中有清初廉吏毕振姬的故宅。我们时间紧张就没过去看了。


离开高平,我们赶到晋城泽州县的府城玉皇庙,玉皇庙自隋代即有之,重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是古代泽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也是华北地区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道教官观。

最前端为头道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的元代建筑。


楼顶的黄、绿和孔雀蓝玻璃屋脊精美繁杂,带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庙内260多尊道教诸神泥塑自成体系,艺术地展现了我国道教诸神系统。尤其是这一排房子里元代艺术大师刘銮雕塑的二十八宿彩塑,在全国现已发现的古代塑像遗物中尚属孤品。为了保护也是关门锁户不让看了,探头探脑的望进去,可以看到点点,每一个神像尺寸与真人相仿,都被赋予了现实中的人的品格,而且都和一个动物组成一组,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