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西晋南古建筑之一--普救寺、鹳雀楼

标签:
四大名楼鹳雀楼王之涣普救寺西厢记 |
分类: 绿色激情 |
我们此行大都不是知名景点,由于去了后土祠,一时间行程来不及,先生准备把永济的所有景点都去掉,可是来一趟永济真是不容易,在我的坚持下,我们又多了这半天的时间。事实证明,永济值得停留。

永济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曾看过魅力中国城中永济的宣传片,南北朝时期隶属于泰州、蒲州,当时的蒲州是古代六大雄城之一,一路上还能看到很多圈起来的蒲州古城墙的遗迹。中原的文明就是围绕着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开始的,来到这些地方,尤其是后来看到蒲金渡遗址和蒲州城曾经繁华盛景的图片,更是不胜唏嘘的感怀。

寺内这座方形砖塔又称莺莺塔,形制古朴、蔚为壮观。


大雄宝殿内供着三尊石佛。这三尊石佛都是立像,其中释迦牟尼佛像高三点九米,是八十年代修复普救寺时在塔后三十三米处的地下出土的。从佛像的艺术风格看像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所以特意走进大殿去看了看这三尊石佛,这也是难得的出土文物了。

大雄宝殿的东侧,就是莺莺和她母亲、侍女红娘居住的梨花深院,《西厢记》里的很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此这个小院成为了千古爱情的见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对联风轻云淡,爱恨情仇都不过是往云烟吧。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一千古绝唱的寄情诗真仿佛情景再现,曼妙无比。

《西厢记》故事中的“请宴”、“赖婚”、“逾垣”、“拷红”都在这个雅致的小院逐一上演。



莺莺塔是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站在这里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的蛤蟆叫明,这奇特的回音效应又被称之“普救蟾声”,是古时永济八景之一。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重庆潼南区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

2002年修复的新大楼防唐代建制,四檐三层,里面还有电梯了。爬上高楼,放眼望去,远处的黄河若隐若现。

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尤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富盛名,故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胸中有丘壑,气势就迥然不同。


从前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历史上无数次发生),于是就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民间谚语。盛衰交叠都应顺其自然,只有守住初心,才能砥砺前行。

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介绍,有介绍古代四大名楼的历史变迁,有介绍蒲州名人的,细细看来,也学到不少东西。






永济蒲州在司马迁《史记》中被称之为“天下之中”,如今这周边的普救寺,蒲州古城,鹳雀楼,唐朝大铁牛等都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这中华民族发祥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