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2019-10-10 07:43:16)
标签:

东莞

可园博物馆

四大名琴

岭南四大名园

可人

分类: 绿色激情
早晨同学还要开会,于是我自己先来逛可园,因为是博物馆,所以9点才开门。关于可园的名字,有不同解释,古人在“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句中,说可人就是合人心意的意思。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 年),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大门口的对联上写着: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门口的小狮子圆头大脑,脖颈下还有一串石珠,很有广东味道。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作为第一批客人,我带着好奇走进这座古典园林。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全览图上能看到整个园子布局紧凑,玲珑小巧又疏而不密。园内有亭台楼阁数十间房,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第一个走进的是介绍可园主人张敬修的草草草堂。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从窗外墙壁上复杂立体的孔雀图感知主人建园的别具匠心。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筑园养母,一代武将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一介文人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粗看介绍说每次园主打了胜仗,画家都要画一幅画,还有点费解。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再细看才知道原来居巢、居廉两个画家客居在可园十年,看来是志趣相投,抱团而居,共同研学,想来那时候可园可谓文人雅士相聚之地。两个画家也在此创造了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的技艺,开创了岭南画派先河。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这是主人的朝服,清朝官服的服饰真是绣品出众,忍不住拍了几张。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样的氛围下,园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几幅图韵味悠远。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金石篆刻也很是了得。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而这极富传奇色彩,岭南四大名琴之一绿绮琴也与可园有着不解之缘。百度了绿绮琴的故事:古琴为唐代所制,琴底颈部刻有隶书“绿绮台”三字。此琴曾为明武宗朱厚燳所有,明末这张古琴为广东诗人邝露所得,成为邝露一生最珍爱的古琴。据传明朝灭亡时,邝露就是抱着绿绮台琴从容殉国。清朝末年,这张古琴被张敬修购得,专门在可园修了一座“绿绮楼”来保存,名园名琴,传为一时佳话。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走出展厅,来到园内,曲径通幽。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走廊上雕琢着精美的立体画。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可轩,又名桂花厅,因地板、落地罩以桂花纹装饰得名。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地板用板砖和青砖加工打磨的光滑透亮,很像曾经在开平碉楼内看到的地板式样。厅地面正中装一铜管,连通隔壁小房,仆人房内鼓风,厅内则凉风阵阵。这大概是最早期的空调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设计十分特别: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这里三面通透,通风采光特别好,不知是否是武将大气豪迈之风,总之我非常喜欢。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其中一面是法国夹色玻璃的屏风,房间内门很多,似乎可以随意相隔。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园内很多这样青色的装饰,让园子及具中西合璧感。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顺着楼梯走到可园的邀山阁,它可是园内的最高建筑。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交叠错落的屋顶也极有美感。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整个阁楼都是开窗,不仅视野俱佳,而且通透无比,四面的大风吹进来,真是酣畅淋漓的舒畅。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在这样敞亮的阁楼顶,最适合好友相聚品诗赏画吧。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登高望远,不愧是俯瞰整个园子的最佳之地。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蓝天白云皆可入镜,尽有“大江前横,明月直入”的气概。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寻到几处不同形状的花窗,看出去已然是高楼大厦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寻到这绿绮楼,这里曾是主人弹琴之所,也是女眷居住之地,俗称小姐楼。如今也布置为古琴室,想必定期的弹唱演出是这里的保留节目,何时能遁入绣楼,体验几日大家闺秀琴棋诗书的生活呢。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各种能够随时推栏眺望的轩窗,很喜欢。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连接绿绮楼的二楼走廊很独特,我在其他园林见到不多。后听导游说可园的第一大特点是:四通八达,把孙子兵法融汇在可园建筑之中,细细体会还真是这样,别看园林不大,但整个布局有如孔明的八卦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迷失路径。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于是我东转西绕,把每一点喜欢都摄入镜头,希望把自己迷失在这雅趣的园林中。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感觉像是主人的书房,简单雅致。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从楼上就看到这四方的轩。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这满目青翠的开阔空间,中间
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如果能放一盆雅致的盆景在其上就更好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可堂是园内最重要的建筑,歇山顶,三开间,六角形支摘窗,梅花纹落地罩,横披、裙板浅刻花卉寿石纹、通雕莲蓬和鸳鸯。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精美而灵动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壶中天,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吗?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问花小院”是主人赏花之处,名字起得好听。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每个角度都是不同的风景,移步换景也是主人建园的主要目的吧。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看到一张1964年可园的照片,应该说主体建筑大部分都没有改变。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这平板就是当初的那座桥。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前面可以说就出园了,但通过去是真正的博物馆,里面有两位画家的画作展览。而此时刚刚还晴朗的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冒着大雨我冲入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可园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展示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特点,“居派”创始人居巢、居廉与可园的关系及“二居”在可园时的艺术成就的专题性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时间不早了,我原路返回,依旧恋恋不舍。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在这美人靠上听雨倒是符合了主人的心意吧。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可人景色今犹在,园里春秋几往还,这曲折回环、处处是景、疏处不虚、密而不紧、静中有趣,幽而有芳的可园给我留下了特别美好的印象。
东莞印象之--可园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