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偶遇小岞美术馆

标签:
惠安小岞小岞美术馆范安迪红砖美术馆大美小岞 |
分类: 绿色激情 |
小小的泉州带给我们那么多的精彩,真的是没想到的,即将结束的旅行里,大家说再去看看勤劳贤惠的惠安女吧。于是就这样无意间的跑到了小岞镇。进入小镇最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大美小岞”的牌子。

看到渔家晾晒的各种鱼干,真是眼馋啊,不知道这里的猫咪们是不是特别幸福。

因为实现没有做功课,纯属偶然拜访,所以只是沿着海岸线看看大海,并不知晓这里还有一个风车岛和美术馆。

走在镇上可以看到上了年纪的大妈们还有惠安女的装扮:头戴黄斗笠,披着各种小碎花头巾。
青紫色的短衫和高腰大裤腿的裤子,腰间还系着宽宽的用珠珠串起来的腰带,真的是蛮特别的。
吃中饭的时候,我百度了这个小岞镇,才知道旁边有一个刚开没多久的小岞美术馆,这个可是我喜欢的,于是吵着一定要去看看,如此这样的渔村竟然有一个美术馆的存在,太让我好奇了,真心不想错过。
走进美术馆,正是我喜欢的风格。百度了知道这是邀请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设计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董豫赣教授根据一个厂房改造设计的具有滨海特色的乡村美术馆。北京红砖美术馆是我一直想去看的地方呢,这次提前开眼界了。
四水归堂和安徽的徽派民居建筑很相似呢。
沿着廊道向前才能进入美术馆展厅大门,看来设计者是把风雨廊当做观赏的序曲吧,脚下用红色瓦片竖着铺地,好像波浪又好像鱼鳞,体现的是海洋元素,处处都能看到别有用心的设计。
转过弯看到楼上有个西餐厅,楼下有个咖啡厅。
这就是那有名的门框设计,看到了网上很多以它为背景的照片。
好奇的走进“福锅”咖啡馆,原来整个咖啡馆改造自一个锅炉房。

大大的铁家伙与现代的咖啡文化相结合,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吧。

整个锅炉房内部加建钢木结构阁楼,利用原有工业旧料重新设计组合,只有招牌上的品种让我感知这里还是咖啡厅,不知是否想过设计钢水拿铁或铁水摩卡类似的品种呢。


锅炉房内原有的一个大烟囱。

和钢铁在一起的休闲读书环境,这么强烈的对比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我在想如果我在这里能静下来看书吗,估计总是好奇的东张西望、东摸西摸吧。
这个大风扇估计都是当初锅炉房里的原物件。
据说这庭院和水景,是曾经的煤堆场和过滤水池改造的,可是一点看不出来,只是处处有小景处处有惊喜。
“小岞美术馆”这几个字是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题写的。
一楼二楼和屋基间有很多地方有户外楼梯可以上下。
据说这个长达20米的大桌面是厂房内部一根20米吊车梁,将之从厂房内部迁移出来改造成的,真心佩服设计者的各种就地取材本领,不愧是大设计师的风范。
美术馆正在进行“丝路山海情——中乌当代美术交流展”的展览,由乌克兰21位艺术家的六十余件作品和中方39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组成。
这个也是设计师特别设计出的,朝下挖出“大地艺术”般的“地坑”,形成特殊的会议空间,那T台就是画家的画桌,艺术家们曾在这里举行过现场笔会。还是第一次在美术馆里见到这样的地坑,孩子们也把这里当做了有趣的乐园。


环顾四周,一眼望过去就是一幅幅带框的画作,让眼睛自顾不暇的看不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