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泉州古村之---蟳蜅村

标签:
泉州古村蟳蜅村蚵壳厝簪花围民俗 |
分类: 绿色激情 |
我们在距离泉州不远的晋江的入海口附近找寻,是听说这里有一个蟳蜅村,而村里的女人们头上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而且这里还有别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让我们好生好奇。

不是很容易的找到了这个小村子,果然惊喜的发现虽然这里距离现代的物质生活近在咫尺,但街头卖东西的阿姨们仍然传接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那一簇簇亮眼的头饰真的太不一样了。据说他们是古代阿拉伯人后裔,真是神奇。

很多上了年纪的女人,头发都是在后面绾成圆髻,中间插一根象牙色的筷子作发簪,或者再多插一根红筷子。圆髻的最外围,是漂亮的“簪花围”,各种花色各种围法,有鲜花也有绢花,总之是色彩缤纷,亮丽夺目。我们上去问,她们也不太理睬,估计是好奇的人太多了吧,于是只好跟在她们后面偷偷的拍。




在小街上逛,发现了这个泡的杨桃,真是非常好吃,特别推荐一下。

走进小村子里面,才发现原来蚵壳厝在这里呢,据说这样的房子已经不多了,剩下的也是有眼光的人租下来做游客生意的了。


好在并不是很商业,这家主人迎我们进来,就是可以帮我们装扮簪花围,房子外面也很有趣,都是海螺和各种海产品的壳,真有渔家的感觉。

前面一家上海人,妈妈长得漂亮,女儿也是,一大一小换上了蟳蜅女的衣服和头饰,真正好看,走到哪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房间里面估计也收藏了一些原来村落里的老旧物件,这样的摆件一定是家里殷实的大户人家吧。


院落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各色珊瑚石和贝壳石。

同行的朋友也跃跃欲试的来尝试做一次蟳蜅女。



不是很容易的找到了这个小村子,果然惊喜的发现虽然这里距离现代的物质生活近在咫尺,但街头卖东西的阿姨们仍然传接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那一簇簇亮眼的头饰真的太不一样了。据说他们是古代阿拉伯人后裔,真是神奇。

很多上了年纪的女人,头发都是在后面绾成圆髻,中间插一根象牙色的筷子作发簪,或者再多插一根红筷子。圆髻的最外围,是漂亮的“簪花围”,各种花色各种围法,有鲜花也有绢花,总之是色彩缤纷,亮丽夺目。我们上去问,她们也不太理睬,估计是好奇的人太多了吧,于是只好跟在她们后面偷偷的拍。




在小街上逛,发现了这个泡的杨桃,真是非常好吃,特别推荐一下。

走进小村子里面,才发现原来蚵壳厝在这里呢,据说这样的房子已经不多了,剩下的也是有眼光的人租下来做游客生意的了。


好在并不是很商业,这家主人迎我们进来,就是可以帮我们装扮簪花围,房子外面也很有趣,都是海螺和各种海产品的壳,真有渔家的感觉。

前面一家上海人,妈妈长得漂亮,女儿也是,一大一小换上了蟳蜅女的衣服和头饰,真正好看,走到哪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房间里面估计也收藏了一些原来村落里的老旧物件,这样的摆件一定是家里殷实的大户人家吧。


院落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各色珊瑚石和贝壳石。

同行的朋友也跃跃欲试的来尝试做一次蟳蜅女。



过年时节这样的装扮还真是喜庆,至于头戴“簪花围”这一习俗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是源自宋元时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人的风俗,也有人说自汉代中国就有这种风俗,不管怎么说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还能保持下来,真正不容易。

开始在村中乱转,四处打量这些蚵壳厝。
前一篇:泉州--道教圣地清源山
后一篇:探访泉州古村之---樟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