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行--参观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分类: 绿色激情 |
从邯郸城中穿过,听说学步桥是新修的,但位于丛台公园内的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也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相传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时间紧张,我飞跑到公园里去瞅一眼。
远远的就看到公园中心的那个团城状的城堡。
丛台遗址上的碑刻都模糊不清了。
上面还有一段明长城的遗址
还没有到开门时间,只能眺望一下,以后有机会再来。
赶到一二九师司令部已接近中午,远远的看过去就是将军岭,可是在维修还需要从其他地方绕路进去。

先在这里解决吃饭问题,很有趣的八路军大伙房。

据说平时还有演出。

正是正午时间,虽只有我一个人,讲解员小姑娘还是非常敬业的完成了她的一路讲解,不愧是红色根据地的讲解员。整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广场上的“刘邓和他的战友们”雕像,雕像是抗战时期129师的六位核心领导人,从左起依次是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副师长徐向前、政委邓小平、师长刘伯承、参谋长李达和政治部副主任黄镇。
将军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将帅的灵骨,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1990年10月,邓小平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我好奇的问小姑娘,为什么元帅没有葬在八宝山呢,小姑娘说那是因为他对赤岸村的感情太深,这边的老百姓的群众基础特别好。
伙房里看到的制作饸饹面的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放在里面,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面条状,面条就从漏孔里出来了,估计现在都是机器压了吧。
门口的拴马桩。
还是曾经的石板路。在旧址门前像这样的石砌小坡共有五条,129师当年为保密起见,在收发电报和信件往来时曾用过的代号“五加坡”,就因此而得名。
这五条普通的石砌小坡已经被岁月磨砺的非常光滑,每块光洁的石面上都曾经留下过先辈们的足印。
涉县的地理位置很好,属晋冀豫三省交界地。西与山西黎城、平顺接壤,东与邯郸的武安、磁县毗阾,南与河南林州、安阳隔河相望,北与山西左权县相连接,进可攻,退可守,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的美称,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牌匾一面墙,影响力不小---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小姑娘介绍说,院内两棵丁香和紫荆树是刘伯承、邓小平1941年亲手栽植的,每逢清明时节两棵树同时开花,花香四溢,竞相争艳。

129师组建时只有1.3万人,开赴前线的只有9160人。到1940年发展到4万人,1945年发展为30万正规军、40万民兵,到了1947年南下发展为近百万人,真正形成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
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刘伯承、邓小平就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三万多次,收复了近二百个县城。
原防空洞由于年久、雨量大,防空洞已损毁,现在所看到的防空洞是在原址上仿原样恢复的防空洞洞口部分。


前面就是陈列馆,不知道是否是天气太热的缘故,竟然停电了。

在一楼序厅部分,是一副巨型油画,名为“转战太行”,是当地的画家化了几年的功夫画就的。尽管二楼停电,小姑娘和同学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一幅幅、一件件的带着我几个展厅都过了一遍,估计三人都汗流浃背了,不过还是听听的津津有味,小姑娘讲解员真心特别好。
对河北了解的真不多,这次的邯郸涉县之旅充实有意义,尤其涉县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心里想着以后要介绍单位组织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