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艺术盛宴---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艺术绘画之路展览

标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信札展营造中华莫奈苏拉热 |
分类: 博物馆记 |

外观挺大气。这场我慕名而来的绘画展是收费的项目,60元的门票涵盖了博物馆内的所有展览。门口是一个银色的莲蓬雕塑,很有现代气息。

进入大厅,粉色侧墙与黑色大阶梯的组合一直延伸到最高处,好像一座音乐的钢琴,整个设计令人视线上移,很开阔的感觉。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值得慢慢品味,这里有130位著名清华学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亲笔手扎的集体亮相,都是清华档案馆的珍贵资料。

有的信件底纹精细,加之书法之妙,形成了一幅幅值得欣赏的画作。


胡适致陶维正信,1929年。

尺素虽小,然小中见大,在这或工整或飘逸的墨迹中,若隐若现,呼之欲出的是隐藏在背后的人,这就是清华学人的一部独特历史吧。



营造中华——清华营建学科专题展,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展览。梁思成与古建的缘分始于1925年父亲梁启超寄来的一本大书——《营造法式》。

展览大厅一个大大的佛光寺东大殿的木质模型矗立眼前,这是有名的建于唐代的木构庙宇,被梁思成称为“第一国宝”。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谓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一手创办,从1931年起,他们的足迹踏遍中国各地,寻找唐、宋、辽、金木构建筑遗存,实地测量、亲手绘制,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建筑史》。展览展出了二人手绘原件,处处体现“匠心”二字。

还有一部分是介绍榫卯结构的,很多种类的榫卯。


斗拱的结构,就像搭积木一般神奇。

还有一些清朝的瓷器展,顺手拍了几张特别喜欢的,美轮美奂的彩色瓷。









回归主题,此行的最主要就是来看从莫奈到苏拉热的特展。这里有莫奈、马蒂斯、毕加索和苏拉热等多位艺术家风格各异的51件作品,都是来自法国圣艾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真迹。

展览设计很美

一大面墙都是莫奈的睡莲。

展览按照时间和风格划分为了六个部分

所有作品都是在中国首次亮相,特别是本次展出的莫奈的《睡莲》,是其250幅睡莲系列中唯有的4幅圆形画之一,表现出莫奈对日本建筑和艺术中圆形开阔元素的兴趣,以及日式创作风格的重要原则,是法国圣艾蒂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莫奈在43岁的时候开始归隐田园,同时也开始创造了最著名的系列《睡莲》,从精雕细琢的小品到挥洒自如的巨作,莫奈化了30年在他的小花园里做着各式各样的尝试。用他的睡莲征服了全世界。





除了色彩分割,莫奈还创造了连作的画法,对一个相同的场景连续作画,来表现不同的时间和季节,仿佛一台时间的照相机。




这样的作品饱含寓意且富于想象力的,随意色彩的使用加强了作品的梦幻之感。塞昂在《俄耳浦斯的里拉琴》作品中参考了关于俄耳浦斯的美丽神话传说后,在里拉琴上画出了俄耳浦斯的脸,让人难忘的一幅画。


在古典艺术中,肖像画是对人物客观及忠实地再现,旨在将有身份地位的模特形象记录到画布上。








后期的通过几何图形再现象征符号,创作出的平面的绘画,说实话我就很多都看不明白了。

作为法国抽象艺术的关键人物苏拉热,擅长运用黑色,比如,这幅黑板。展品的名字实际叫作《1979年6月19日画作》,被称为是苏拉热的又一部“黑色交响曲”。苏拉热将这幅作品定义为“诗意的瞬间”,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将创作日期作为标题。而对光线的表达,他用的是刮刀在作品上划过,真奇特的一幅画。



前一篇:圆明园的荷与颐和园的堤
后一篇:重阳登高--北京八大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