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延伸(5)---天津海河边、民主道
标签:
旅行天津海河民主道冯国璋旧居汤玉麟旧居 |
分类: 绿色激情 |

站在桥上就看到总行的大楼,器宇轩昂。
清晨的海河边有不少人在垂钓,海河的水真清。
拍了照片发朋友圈,有朋友问,哪里呢,青岛?
也许是两岸布满的欧式建筑让朋友产生的错觉吧。其实天津真的是很适宜生活的城市,虽然雾霾有时候很严重,但只要晴空万里的时候,城市人的慢生活、优雅的古典氛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春天的花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和美好,天津大学的海棠节还没有结束,可惜我没有时间去了。。
百度才知道,海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起自天津金钢桥,到大沽口入渤海湾,以卫河为源,全长1,050公里。

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及五大支流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共同组成。历史上,五大支流在天津附近汇合,然后经海河干流入海,构成一个典型的扇状水系。

而分布在海河两岸的近代历史风貌建筑是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瑰宝,从1860年至1900年的40年间,英、法、美、德、日、俄、意大利、比利时、奥匈帝国等9个国家先后在天津设立了租界。这些建筑是吸引我一路追寻、寻找的动力。



走到了天津站,看到的世纪钟也蛮有中世纪的味道。它是天津市2001年为迎接新世纪在站前广场建成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

跟着手机导航拐弯后,我进入了民主道。在来天津的火车上,就准备用仅有的一点时间去看看民主道上的冯国璋旧居和旁边的袁世凯旧居。1902年起民主道所在区域先后成为天津意租界和天津奥租界后,民主道就以今胜利路为界分属意奥两国租界。

这栋建筑没有找到出处,历经沧桑,现已大门紧锁。
对面曹禺大剧院和曹禺旧居就在这里。曹禺是我国杰出戏剧家,1922年入南开中学,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1933年他的处女作《雷雨》问世,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910年9月,他就诞生在天津意租界二马路28号,即今民主道23号,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



这栋建筑,我又没找到出处,侧面进入的门廊很有特点。
民主道31号,也列入河北区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张廷谔故居是原天津市市长张廷锷在天津的旧居,张廷谔于1934年和1945年两次就任天津市市长时居住在这里,该建筑坐落于当时的天津意租界二马路38号至40号(今河北区民主道33号至35号)。

远远的就看到这栋建筑气势宏伟、卓尔不凡。原来是汤玉麟旧居,该建筑建于1922年,据说有房间55间。
该楼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楼墙和墙基均为花岗石条石砌垒。院内工字砖铺地,楼前的廊厦下左右开坡道,有左右两门,汽车可一出一入。楼内设有正厅和附厅,设有古典式壁炉,门窗宽大。这在当时是很高贵的,至今仍非常有特色。

整座楼房分为两部分:左为二层宾客楼,一层前部突出碗形拱券;右为三层居住楼,楼前大台阶设有汽车跑道。


很快又看到一幢特别的建筑,这就是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冯国璋的故居了。冯国璋是中国著名笑星冯巩的曾祖父,德国建筑师在原建筑风貌设计上进行扩建、接建,修建了庭园式花园,人称"冯家花园"或"冯家大院"。共有楼房110间,平房54间。

天津的春天很有趣,很多黄色的树叶,总有错觉秋天的恍惚。
历史的长河,在九河下梢的天津,留下了幢幢美不胜收的历史风貌建筑。而伴随这些历史建筑相关的历史人物,也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了无数开创性的历史事件。曾有学者作过统计,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百三十余项第一在天津诞生,如第一枚邮票、第一张报纸、第一所大学等。这些都构成了天津丰富独特的城市人文资源。
在冯国璋旧居的对面就是袁世凯的旧居,两栋小楼挨得那么近,又有左右“冯”“袁”之说。

这幢建筑和冯国璋旧居有着明显的设计差距。远远的看像一个张开翅膀的蝴蝶。

故居高三层,共有房54间,这所楼房设计特点是:有 所谓“
稳身处”与“脱身处”。“隐身处”是在二楼右侧有个小门,门内建铁栏杆,可上至楼顶间,下至地下室、如果关上小门便找不到上下楼的去处。“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设有铁楼梯,直通后花园余门,由此可脱身逃走。此外,楼的二、三层之间还专门设计了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人袁家。不过袁世凯好像并没有在里面住过。

或简约或古朴,或奢华或低调的建筑,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让人不禁感慨物是人非,斗转星移。。。曾经的种种权势。种种钱财,在时间面前都是过眼云烟,物是人非。。。。


现在的冯国璋旧居是一个西餐厅,想着如果能进去看看就好了,于是吸引力法则再次发生了作用,晚上朋友发来短信,定的饭店竟然就在这里。

一天内来两次,一次白天看外围,一次晚上观内饰,幸福如我吧,感恩上天的眷顾,一切都是缘。
里面的装饰都已经按照西餐厅进行改进了,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走廊和房间。那么有历史的百年建筑,可惜服务员并不懂得它的品质,只是给我介绍每个包厢的名字,而我多想知道的是这曾经是主人的餐厅?会客室?还是。。。

这是最大的一个房间,是不是曾经举办家庭PARTY的地方?
小的吧台
这个主人喜欢红酒,收藏了不少。
楼上应该都是女眷们住的。

很大的一个套间。


又是一个楼梯?一共有四个楼梯,据说是有四个姨太太,每人用一个楼梯,互不干扰,真的吗?
房间里都是包厢了,有客人,服务员没有带我进去。
第三个楼梯
还有一个楼梯没有看到,好像是工作人员用的了,于是又下到大厅。

参观了一遍,开始品尝美食。三四十年代的天津很时尚,也有好多好的大厨师,很多大厨不在饭馆里做,都是在家庭里做,据说有钱人家光厨师就有三个,一个西餐厨师,两个中餐厨师,所以其实老的天津人个个都是美食家的。餐厅的双虾拼味道非常好,特别推荐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