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延伸(2)----五大道之重庆道、睦南道、常德道

标签:
五大道睦南道颜惠庆小洋楼重庆道 |
很规整的建筑。
这是五大道博物馆,五大道的游客中心也在这里。
名园体育场的后门是在重庆道上。
好像有点像大力神杯的底座。
好些住宅都不知道来龙去脉,因各种机缘住在这里的人们应该是很幸运的。
“五大道”独栋别墅居多,民园大楼则属于公寓式建筑。在民园大楼住过最有名的人物就是王光英。
最巧妙的是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页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看不到院内,也适应了房主人深居与私密的心理,构成了五大道独有的幽雅与温馨的氛围。
这个小红房子很漂亮,没有找到出处。
龚心湛,安徽合肥人,曾任驻英、法公使馆随员8年。1919年任财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其旧居位于英租界爱丁堡道(今重庆道64号),建于1926年,为西洋古典建筑风格,砖木结构,今为朝日俱乐部。
很多小楼就这样隐匿在绿树丛中,保留着自己的神秘。
金邦平旧宅,金是安徽黟县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1916年任农商总长。1927年去职,住进英租界爱丁堡道寓居,并从事实业。曾任天津启新洋灰公司经理,私立耀华学校校长等职。其旧宅位于重庆道114号,为一幢仿德庭院式楼房,清水墙,2层中部作梯形阳台,有老虎窗。整体看上去很像文人的风格。
看到大众点评中认可这里的“清茗雅轩”是环境超好的喝茶的地方,常德道22号。据说五大道很多小洋楼被各式商人买去,翻新装修,用作饭庄或茶社了。
民园西里始建于1939年,位于常德道29-39号,由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二层砖木结构,当时主要面向社会中层及部分高级职员、知识分子租赁使用。由两栋连排英国里弄式小楼构成,共分为17个门栋,各各门自成院落又连成一体,各单元成“凹”字形排列。
2009年,经过精心整理修复的民园西里,作为五大道上的文化艺术街区正式对社会开放。有点艺术的氛围,也许是早晨,看上去并不热闹。
照星别墅
常德道2号现在是马克西姆法餐厅
于这个庭院的主人,最广泛的说法是:原国民党财政部关务署署长张福运旧居,后张福运、李国秦相继去香港,将房屋交由林鸿赉管理。关于林鸿赉,现有的文字资料少之又少。这位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清华高材生,曾经留学美国,学成后成为中国第一批具有国际金融管理经验的职业银行经理人。从中国银行到中孚银行,到接手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新中国成立后林鸿赉被安排到天津外贸局干部学校培训中层干部,讲授英语、外贸、金融知识,后来调入河北财经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前身)国际贸易系任教。
马场道与河北路交界的"疙瘩楼",是京剧名角马连良的故居。疙瘩楼建于1937年,是意大利建筑师设计。该楼位于两街的转角处,为四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具有浓郁意大利风格的连排式里弄住宅。“疙瘩”就是外墙突出的点缀。
外墙很多瓷器的装饰,整栋楼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奇异建筑。
1990年代起,天津“粤唯鲜”集团陆续买下“疙瘩楼”,在外立面上装饰了一些明清时期的瓷片。并将其改造为经营粤菜的粤唯鲜餐厅和华蕴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展品囊括了青铜器、铜器、木雕、石器等100多种的3000余件文物。不知道现在文物是否还在了。如今,在‘疙瘩楼’还设有‘成桂餐厅’等几家餐馆,外墙的小瓷人也不太神气了。
颜惠庆故居又称满洲国驻天津领事馆,位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睦南道24-26号),该建筑是一座具有古典主义特征的洋楼。建筑物建于20世纪20年代;颜惠庆后转给大连永源轮船公司经理李学孟居住。李学孟租给满洲国驻天津领事馆使用。
天津近代著名实业家天津八大家之一卞家后人卞荣卿旧居。
纳森为英籍犹太人,来华一直在开平煤矿、开滦矿务局工作。1928年以后任开滦矿务局副总经理、总经理。1935年奉调回国。纳森旧居建于1928年,为英格兰别墅建筑风格砖木结构楼房。
可惜大门太高,院里的风景都被树木遮掩住了。
华北地区著名民族实业家李勉之旧宅,现在是狗不理贵宾楼。
李勉之是天津人。1923年回国,协助其父启新洋灰公司董事李希明办理家务文书。1928年进入实业界。1933年与人合资经营中天电机厂,1941年起任该厂董事长。解放后任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其旧宅位于香港道(睦南道74号),建于1937年,由盖苓设计,有完全相同的楼房4幢,每栋建筑面积984平方米。仿德庭院式设计。
一个早晨,我逛了整整2个半小时,回到宾馆真是累坏了。尽管也是走马观花,但毕竟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小洋楼里的第一代居民,大部分是殖民地的外国人,后来中国吃洋饭的人家,也开始到租界地来,为自己建筑小洋楼。再后来,一些下野的军阀,也到租界地置房产。“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许多外国人看到中国政局的动荡,开始迁出中国,于是不是显贵的中产阶级人家,就开始移居老租借地了。
如今,随着时代的更迭,一部分小洋楼居民是分房的时候分到头上的,也有的是“文革”时期强占进去的,再有就是换房换进进来的。时光荏苒,小洋楼里的居民换了又换,但幸运的是那些曾经的故事越来越被喜欢的人留在了印记中,回家还要看一遍《五大道》,想来会有不同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