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印象之----济南老建筑德式火车站、房玉宾画展
标签:
老建筑胶济铁路界画济南印象房玉宾 |
分类: 绿色激情 |
带着对济南老火车站的那份印象,我来到了济南,有名的“泉城”。选择住在火车站附近,一来是方便,二来也是想看看剩下的老建筑。
宾馆选择了网上口碑不错的贵都大酒店,果然服务、房间都很不错,第一印象很好。
下了火车就看到这大门里的老建筑,于是放下行李,我就出门了。
1898年德国租借青岛后,获得了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即以青岛为起点将势力范围向山东内地扩展。同时英德还合资修筑贯通南北的津浦铁路,也经过济南。由于列强瓜分、各管一段,在济南同一处出现了两座车站。北边是津浦铁路车站,南边是胶济铁路车站,到1930年代被日本侵略者合并为到北边的济南站。北站房就是被拆掉的那座,南站房恰恰因不再作为车站而得以保存,后来改作济南铁路局办公用房。
这就是剩下的胶济铁路车站原貌,想来也很少有人专门来看它,或者就是封闭不给看了,进门的时候被门卫拦住了,一撇眼看到了画展的宣传,赶快说是专门来看画展的,门卫才没再阻拦。整个建筑也是德式风格,长方形,四面坡顶。正立面入口处有六根爱奥尼柱,上面也有一个大钟。
大厅里有一些介绍
看来现在作为胶济铁路的陈列馆。


大厅的顶上布满了花纹。看到一个办公的人员,看到我拍来拍去,告诉我说从后院看更漂亮。

于是穿过大厅来到后院,整个建筑果然更突显完美,顶上的小烟囱不高不矮,相当和谐。
最高处半圆形的穹顶。
坡顶上开的窄长窗户呈现着波浪的弧度,真是看呆了,如此美丽的波浪,这是怎么做到的?
后院还有一个玻璃房,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看不够的波浪,立体又动感,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看着这些老建筑,就感觉音乐在眼前流淌。
后院的安宁似乎隔离了时空,能想象出院外一墙之隔就是喧闹的火车站吗?
时光荏苒,仿佛可以看到曾经的人来人往,在这石头柱的大厅里进进出出。。。。。
应该是有地下室的吧,门口的两个矮房子是不是地下室的窗口呢。
拱形的高窗,镶嵌着彩色的玻璃。
凹凸的大石头,让我突然想起了哈尔滨有名的大石头房子。

又回到大厅,这胶济铁路的德国原产的钢轨在2013年才出土,现在也是文物了。
上到二楼,二楼就是大师的画展。

借着看画的名由才走进这百年老建筑,没想到画家的画却也吸引了我。一位大姐很奇怪我怎么知道画展的,因为他们的宣传做的并不多,而我在看了那么多好画后真心的建议她,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现代,需要通过论坛、微信等网络方式进行,相信这么好的画肯定是有市场的。

房先生,1955年出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77级工艺绘画班毕业生。1991年在铁路系统工作,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山东国铁画院院长、高级画师。

房先生画品种类很多,有山水、油画、年画、界画,真是种类繁多,件件精品。
这些都是作为曾经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所以创作的与铁路题材有关的画,看着真实,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


房先生是山东人,所以泰山的画很多,大姐告诉我,90年代泰山的导游图就是房先生画的呢,大姐告诉我泰山除了常规线路,还有后山的线路也非常不错,又多了解了很多知识。



还是很喜欢他的油画,生活气息浓厚,立体感极强。

看到这个《庄稼人》,真正驻足了许久,一副好的画作,是可以引起共鸣的,他的画给我感觉非常的真实,生活画面感极强。




第二展厅里,看到房先生的泰山画作真的是非常之多。
黄山的画也有一副。
书画一体,多漂亮的字。

界画是我从大姐哪里学到的新知识,也是房先生的独特之处。界画起源于晋,是中国绘画中比较特别的一个门类。使用界尺作画,适合画建筑,并配于工笔技法。但现在越来越被边缘化,知道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了。下面两幅就是房先生的界画。


很开心的交流,很开心的看到了老建筑,也很开心的欣赏了那么好的画展,走出大楼,最后再好好拍几张正面图。
正面的很大一部分都已经爬满了爬山虎,红瓦屋顶的老建筑哪个角度看上去都充满味道。


很高兴的是,现在火车站附近这些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1904~1915年)已经被纳入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再早20多年纳入保护呢,那么一个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也许都会不一样了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