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赏苏州之----最美天平山

标签:
赏秋之地苏州天平山名山胜景范仲淹旅游 |
分类: 绿色激情 |

天平山是一座名山。但凡名山,一是自然景观奇特,二是人文景观独步。它海拔 不高201 米,因其山巅平整故名天平山。山上白云缭绕,又名白云山。全山上下分为上白云、中白云、下白云。北宋时期范仲淹将其高祖葬于山麓,宋仁宗把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为家山,又称范坟山。向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

一进门红色的枫叶就扑面而来,搭配一池残荷,秋天的味道就那么浓烈起来。

来到天平山才知道,原来这里和范仲淹有那么多渊源。甚至这些红枫都是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纪念馆还没有开门,我们先去看枫叶。

晨光下眼前是“枫染山醉”的山石,抬头是碧云红叶,灿烂如霞,果真是一方宝地。

四季轮回,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最独特的美。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是我喜欢的秋景。



周围的水潭一池池,让邻水的红枫也妖娆起来。





公园里除了拍照的摄友,还有几个打太极的中年人,似乎有了点遁世世外的感觉。传说白居易也曾到过这里,为它写下了“天平山下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这耐人寻味的小诗。”

如火如荼般的热烈,却又波澜不惊。

秀色斑斓样的五彩,却不招摇。

水榭亭台,树荫如钜,彷如一个私家花园,静静的呈现。

其实这里若不是枫叶火红之时,似乎也是苏州城的小众景点,毕竟苏州的园林和虎丘塔才是苏州的名片,而苏州的山还是稍次一点,而比之旁边的灵岩山,天平山更要次之,可我就偏偏喜欢这些不显山露水的地方。

向旁边走去,过了小门,这边是范参议公祠。



小小的祠堂也没有开门,然而门口的湖光山色却是如画一般的雅致。




看过枫叶,一心想着爬山,却没有找到正常的上山路,看到一对古古的石马,雕刻的生动古朴,很是喜欢。

找到一个侧面上山的路,开始登山。

卓笔峰

山上奇石怪石险石很多,但却不似江南其他名山修葺痕迹很重,处处残存着的众多旅游景点不多见的原始自然。




爬到二线天,才走上正道。

山中还有不少天然石洞,这是白云洞里供奉的佛像。

山顶奇石更多,可以在其中爬来爬去,很是有趣,据说因石头像古代官员上朝时抱的笏板,又被称为“万笏朝天”。


终于爬到山顶了,这就是上白云。

四处俯瞰,苏州小城尽在远方。

下了山,走正道,所以看到了很多上山没有遇到的景致,石屋洞,这里是半山腰,中白云。


终于爬到山顶了,这就是上白云。

四处俯瞰,苏州小城尽在远方。

下了山,走正道,所以看到了很多上山没有遇到的景致,石屋洞,这里是半山腰,中白云。

拉近镜头,看到了山下刚刚拍过的红枫林。


一座小石塔坐落在大石之上,上有“东坡”二字,难道与东坡先生有关?

下到一线天,这对一座海拔仅221米的山来说,有那么多狭长山道和奇石,确实真不多见。

回到了山下大门口,看到范仲淹纪念馆已经开门了,不过汹涌的人流也如潮水般开始涌入。听说平时天平山还是很寂寥的,每年一个月左右红枫节的门票收入就可抵其一年的门票,看来多数人也都是慕名来赏秋的。


范仲淹纪念馆里花团锦簇,匆匆浏览了一遍。

晨曦的阳光就是唯美柔和,斜射的光影怎么看都舒服。




苏东坡先生曾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最美的季节,一家三口登临一座悠久历史的文化小山,赏着古人曾经欣赏过的红枫胜景,是值得留在记忆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