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2012-08-24 23:13:27)
标签:

敦煌

鸣沙山月牙泉

骆驼

莫高窟

《九色鹿》

分类: 绿色激情

    敦煌的第二日本预定的是月牙泉鸣沙山附近的一个农家乐,可惜我们从雅丹回到敦煌已经夜里12点,景区附近一片黢黑,找不到那农家乐,只好返回市区住了。

   后来听说夜里都可以在鸣沙山搭帐篷住,真是有点遗憾,早知道就夜里住进去算了。

   早晨一大早,鸣沙山月牙泉景点就满是人。鸣沙山的干热是出名的,也许大家都是这样赶早而来。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走进大门,广阔的沙漠铺天盖地而来,这里应该是距离城市最近的沙漠了吧,远处大批大批的驼队都开始向远方出发,一派沙漠风情跃然眼前。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远处的山脊上也有不坐骆驼自己往上爬的,我自然是喜欢,可惜天气实在是热,时间也够紧张,只好算了,于是一家三口还是去找骆驼了。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骆驼温顺又可爱,尤其是长长的睫毛,女儿有些怕,牵骆驼的大爷说:别拍,它就和你们城市里养的小猫小狗一样。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镜头拉近可以看到远处的沙山上,不少人费力的在爬着,一步三滑,在这炎热的夏季真不是那么容易到顶的。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还是我们的驼队,虽然绕了长长一个弯,但体力确实节省了不少。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人若从山顶滑下,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二是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可惜两样都没有亲眼验证,太阳实在是烈,我们把自己捂裹的严严实实,简直和阿拉伯人一样,坐在骆驼身上一摇一晃的前行。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沙漠中几乎寸草而生,偶尔可以看到一颗孤零零的小苗。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回望来时的路,我们从绿洲敦煌而来。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驼群在这里汇集,等待着我们爬上小沙坡,然后滑沙下来。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这是到月牙泉看到的滑沙,我们体验的滑沙没有那么陡,用的是轮胎,一家山口三个轮胎套在一起,速度极快,几乎没有感觉就下来了,而我更喜欢用木板自己手动滑沙,可惜每每在这个时候都与老公意见相左,我更喜欢原始,他更喜欢现代。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沙峰起伏,沙脊如刃。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还有这悠悠的驼铃,似乎是带领大家领略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无奈人太多,我竟然一点感觉都找不到。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这是茫茫戈壁上的奇迹。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月牙泉,古称沙井,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泉水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不愧为“沙漠第一泉”。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如此干涸的烈日下,看到这弯清泉,倍增清爽。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千年依旧,真是极不容易。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月牙泉周围的沙山边已经种植了不少花草树木,不知是否可以多保持一份水土,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月牙泉边的胡杨树郁郁葱葱,只是形状有些奇特。似乎都在向着泉水边倾斜,也许真的是植物亲水的本性使然。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下午赶往莫高窟,不知是先入为主还是莫高窟人多繁杂(一个讲解团大约40人),看莫高窟的感受竟然没有榆林窟那么强烈,虽然也有那么多精美的壁画和佛像。虽然讲解的女孩子都经过专门的训练,穿着统一的黑色带白点的小衬衫,很温柔很有气质,可是也许是一天讲解的次数太多,她们的疲倦和敷衍还是显露出来。敬业和知识度距离榆林窟那位资深讲解员有相当的差距。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自然也是不允许拍照,又翻拍了几张书上的画册留做纪念吧。

  十七窟,也就是最为著名的藏经洞,每位来莫高窟的游客必看的石窟之一。当年汗牛充犊的经卷就高高的堆砌在这里。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王圆禄的照片,他其实是一个真诚的信奉者,当初斯坦因骗取藏经所付出的金银,他一分钱都没有挥霍,全部用在了洞窟的修复上,他的学识注定了这一切的发生,但并不全是他的错。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第96窟高达35米的大佛,历经唐、宋、清、民国到现代的重修,最初的面貌依旧很难得知,现存的状况是在佛像外有九层楼阁的木建筑,俗称九层楼。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第249窟内景,龛内一释迦坐佛,绘火焰纹背光,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佛像衣着的雕琢,线条流畅,仿佛紧贴着肌肤,极具真实感。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第257窟,非常有名的《九色鹿》的故事,从小就看过也非常喜欢漂亮的九色鹿,如今看到了真实的壁画,陌生又熟悉。在洞窟内还有敦煌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先生的临摹的九色鹿,与真品相仿,如今也是敦煌一宝了。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出门的时候照了几张外景,九层楼。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的石窟,还是蔚为壮观,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如果能够在游览人数或游览方式上有更好的错峰就真正完美了。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莫高窟边上的宕泉河,尽管河沟很宽,可惜依旧干涸了。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王道士的墓。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即将离开了,敦煌还是一座值得去一趟的塞外名城。
一路向西---夏日青海甘肃行记(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