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庐山下山后,跟着GPS我们至奔下一目的地——白鹿洞书院。也许是因为受到去年鹅湖书院的影响,现在很喜欢看书院,而白鹿洞书院就在庐山脚下,我们岂能错过。

白鹿洞书院就在五老峰的脚下,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因朱熹在这里讲学论道而闻名天下。一路很顺,也有明显标识,很快就到达大门口了。
书院人不少,我们请了一个导游,一群人都跟在四周,于是等解说完毕后,一家人又绕回到门口重新走上一遍。书院的游赏是需要静心的。


书院估计返修过很多次,亭廊楼阁都比较新,园内也有一颗颗大大的桂花树,据导游说秋天的时候来也是满园飘香,不知为何,我总感觉桂花的香气非常事宜在书院,想来为何自己总是念念不忘“鹅湖”,最大的理由可能就是浓浓的桂花香深深留恋在心底的缘故吧。

门前的楹联上写着“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多雅致的心情。



这个五门的牌坊应该是为数不多的真迹吧。导游说一般门越多越显尊贵,一般都是三开门,回想一下,好像的确没有见过那么多门的牌坊。

白鹿洞书院名气大,但与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白鹿。这里据说曾是唐代李渤兄弟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有一只白鹿,鹿通人性,出入相随,人称白鹿先生。他常常数日不出院一步,把钱和用纸写上要买的东西挂在白鹿角上的小竹篮里,让它戴到集市上去……
为了这个故事,为了能让每一观者能想像白鹿的样子,书院内真正养了一大一小两个白鹿,饲养它们的是一个大爷,他的女儿偶也会来照看一下,于是那个清秀的女孩不厌其烦的解答着我们关于白鹿的各种问题。白鹿真有那么神奇吗,看着眼前平平常常的小鹿,是否聪明其实并不重要,多么希望可爱的野生动物都能和我们和谐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而不仅仅是个美丽的童话。

白鹿洞本无洞,因地势低,俯视似洞而得名,不知是否是为了切合“白鹿洞”,还有一个石鹿和石碑在一个小洞内,据说这个石洞和石鹿,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而我还是更喜欢那个活生生的小白鹿。

院内的花儿已经含苞,孕育着充充的生机,春天就要来了。

这一片小院应该是书院的精华之一,虽然不大,却还留着野趣,在浓荫的遮蔽下,阴阴凉凉,相信读书读累了,在这小溪流旁清洗清洗应是神清气爽,耳清目明,突发奇想,这个小渠似乎很适合“曲水流觞”呢,这是古代文人的游戏——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个游戏非常古老,不知朱熹是否和弟子们玩过呢。

北宋思想家周敦颐,晚年隐居庐山莲花峰,而朱熹正是履着周敦颐的足迹,来到庐山,重建了白鹿洞书院,所以书院内有周敦颐的雕像,周敦颐虽是湖南人,却和江西有着深深的渊源,后葬于九江。
踏着夕阳我们走出了书院,远处的五老峰巍巍而立,古代的莘莘学子们都喜欢在这样山清地灵之地做学问,默默静守岁月留痕。


(备注: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并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