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半我们爬上了火车,一路向西,奔向遥远的山西太原。这是一次不平凡的旅程。我们带着对太原同行业务高速发展的疑惑希望能够一路西行,取到真经。
清晨醒来已经从山东慢慢行进到山西界内,路边的风景与安徽相比发生了迥异的变化:隧道又长又多,一个接着一个;一道道山梁似乎被劈开,一条条小路蜿蜒曲折,晋中的风景果然独树一帜。无奈的是车窗着实比较脏,大家只能凑合看看吧。

太原的同事既能干也热情,果然分享到无数好的经验.工作结束还有点时间,大家决定到晋祠看看。
晋祠在山西很有名。距离市区大约二十多公里,好在路比较好,半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晋祠门口。晋祠分为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两部分。晋祠公园是前往古晋祠的铺垫,绿化很好,风景也不错,虽然人工痕迹很浓,但走在其中,微风送爽,一点也感觉不到是在酷暑的夏季,天高云淡,一路欢笑而来。

缓步走入晋祠,古老而苍穹。晋祠是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据说千年以上的古树有二十多株,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有100余座,走在其间真的能感觉到浓荫疏影之下的悠然古风。
晋祠最有名的是宋朝建的圣母殿、鱼沼飞梁、和金代的献殿,好像是誉为国宝级别的三大有名建筑。圣母殿据说在申报文化遗产,于是只能隔靴搔痒,透过窗棂向内探望。那晋祠三绝之一的宋代彩色侍女泥塑远远看去,确实形态各异,颇有性格。鱼沼飞梁是圣母殿前的一座十字型石桥,梁思成曾经评价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因此也是太原的代表之物。可惜没有照全,任大家想象吧。

不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水流潺潺,亭台柳树,然可惜的是真正的泉眼早在1994年就干枯了,现在只能是自来水循环了。一定和地下水的过度采掘有关,环境保护真的很重要,需要所有的人去关注。

如此古树亭台、柳树依依的场景并不多见,但是在这三千年的祠堂内依旧满眼皆是,甚是喜欢。

晋溪书院是明代功臣王琼的私人别墅,历经四百年,是以前古人讲文习武的场所,现在内院内建有子乔祠,供奉太原王氏始祖王子乔,也成为太原王姓寻根祭祖的地方。

很久以前就听老爸说过我们这个王姓来自太原,而同行的八个同事中唯有我一人姓王,大家笑言八人陪我一起祭祖了。默默在子乔祠面前拜了三下。

夏季一场阵雨让空气清爽而透明,而有山有水的晋祠也更加充满了灵气。

太原此行不虚,如此胜景对于喜好古典的我自然又是一场美不胜收的高级盛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