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2015-06-08 18:37:51)
标签:

新加坡

狮城

旅行

民族

多元文化

分类: 游世界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图片点击观看效果更佳)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99.4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人中,华人约占75%,马来人约占占14%,印度人约占9%,其他则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民族住在如此小的一个地方,也形成了一些有满足特色的区域,其中牛车水和小印度的典型代表。

       新加坡自独立后便采取多种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倡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观念,积极培育人们的“国家意识”.引导移民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强化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筑起精神领域的神圣领地,力图以此铸造超越各种族的、具有东方传统特色的、具有普遍性和包容力的国家意识,塑造一个“新加坡人的新加坡”,并以“新加坡意识”塑造一代又一代的新加坡人。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甘榜格南坐落于桥北路与美芝路之间,早先是马来贵族的居住地,在十九世纪初期,被指定为马来回教徒的聚居地,现已划为历史保留区,所以至今仍是新加坡马来族和回教徒聚集的中心,是一个回教文化色彩浓郁的社区。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坐落在新加坡中南部实龙岗路的小印度,这里是印度人聚集的地方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新加坡河畔的雕塑,最显赫的当属莱佛士塑像。他在1819年1月率一支英国船队从摈榔屿经马六甲海峡南下,于28日到达新加坡。这一天莱佛士并没有敢上岸,他派几名随船的华人上岸打探,确认没有荷兰占领者之后,在第二天才从新加坡河口附近上岸,遂开始了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横跨新加坡河口的加文纳桥,建于1869年,起初名叫爱丁堡桥,纪念建成那年英国爱丁堡公爵访问新加坡,稍后就以当时的海峡职民地总督加文纳上校(任期1859-1867年)的名字来命名,直到今天。它是新加坡河上的第二座桥,然而却是第一座铁桥,当时耗资8万元,算是一笔巨款。然而,这座由苏格兰公司承建、由印度囚工完成的铁桥,却不大顺利。按最初的设计这是一座吊桥,当河水高涨而有船只从桥下经过时,这座桥应该可以作两段,由桥两端的人操纵机械装置把它们高高吊起。此外,这座桥是可以通车的(主要是马车),两旁各有一条行人道。不料建好以后,发现桥吊不起来,中间也不能通车,结果,它就被改成固定式的了。

      加文纳桥是新加坡唯一的悬索桥,也是该地区跨最古老的桥梁之一。该桥桥身离水面较低,紧跨流经新加坡金融区的新加坡河而筑。在新加坡河众桥之中,被古迹保留局宣布为“值得保留的桥梁”,也以新加坡现存最古老的桥梁闻名,成为新加坡市区和新加坡河的著名标志的桥。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加文纳桥建成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甚至没有开幕典礼,通车当天,马车静静地驶了过去,这样罢了。加文纳桥建成后20年,周遭商业发展迅速,手推人力车、运货马车、电车和汽车来往桥上,交通拥挤,市政局遂决定另建安德逊桥来取代它。现在的加文纳桥是一道行人桥,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安德逊桥(Anderson Bridge)位于新加坡河河口,边上就是鱼尾狮公园,这座外观宏伟的铁桥,两端拥有装饰华丽的拱形铁门--这是旧一代桥梁的最主要特色,同时有提醒司机桥梁开始与结束的作用。在1910年3月12日建竣启用时,安德逊桥可算是当时最现代化的铁桥,不过,它也是新加坡最后的大铁桥,之后的桥梁建筑材料便由钢筋混凝土取代了。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鱼尾狮像坐落于市内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该塑像高8米,重40吨,狮子口中喷出一股清水。鱼尾狮是在1964年由范克里夫水族馆馆长布仑纳设计的,旅游局在1966年把鱼尾狮注册为它的商标,于1971年委托新加坡著名工匠,林浪新先生雕塑,并于1972年5月完成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从外观造型上看,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很像一颗剖开两瓣的榴莲。从2002年10月建成启用至今,这个被俗称“榴莲剧院”的奇异建筑,被公认为是新加坡的地标,而且“非常新加坡”。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有西方特色的路灯。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清晨,新加坡一条普通马路边的建筑,临街的是传统特色建筑,现在已经被保护起来的新加坡"店屋"建筑。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快乐的父子俩。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夫妻自拍。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一家三口玩自拍。


【旅行】感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一对印度夫妻在留影。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