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承认偶是个挑剔的人,挑剔环境,挑剔人,挑剔吃食,偶坚决抵制闽南小吃,高举红旗维护我陕西特色,可远水救不了近渴,只有胡一刀这种变了味的西安小吃暂时聊以安慰我游子贫瘠的肠胃,誓开一家苗人凤与它对着干,当胡的价位翻了一番,偶的苗还在娘肚子里计划的时候,偶不得不结束了与胡的亲密接触。
就在这个念想空白的时候,蔡家坡出现了。
其实偶早在一年前就曾寻找过这个店(一老乡推荐的),但探寻未果,而今还是“狼狗”识途,给了我一个饕餮之夜。酒香不怕巷子深,“狼狗”拉着我在厦大附近七绕八绕的,终于当蔡家坡面馆的招牌出现在我眼前时,偶不禁为之动容,在闽南的红土地上,依然坚持用宝鸡的一个镇作店名,可见店家的执着。
黄土地的淳朴小吃,却开在西式的二层红砖洋楼,天井的竹椅,洒花的桌纸,柔和的灯光下爬墙虎安静的睡着,学生,老外,各种中西元素揉和在一起,和着陶吉吉的缓缓流淌的音符,爱情就象流沙~~~,整个夜晚静谧下来,深深的被吸引,气氛,当然还有美食。

关中著名面食,凉皮。
?/P>
|
工艺非常讲究,特点四个字:筋
、薄、细、软。面皮色白如雪光润如脂,再配上喷香的油泼辣子,五香料醋,丝丝黄瓜绿盈盈,根根豆芽黄愣愣,爽在口中,香在心里啊。

鲜肉锅贴。这个算是寻常,之前有在天虹附近吃过一家京都锅贴,配着清凉小菜和二米粥倒还可口。而蔡家坡的锅贴让我意外的是,锅贴下有一层煎饼,糯软劲道,很有妈妈作的味道,蘸着俺家乡的醋,一个个下了肚,让我不知身在何处。

香飘四溢的臊子面。北方人喜面,我却感情一般,估计是半个上海人的饮食喜好作祟,但是时间长了还是想念的。
讲到臊子面,由来久远,臊子面也称“嫂子面”,因西周文王而得名。相传周文王年幼父母俱亡,一直靠嫂嫂抚养成人。有一次出征遇到瓢泼大雨,风寒入骨,服过百药不见起色,数日卧床不起,嫂子得知后亲自下橱,为文王擀制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文王吃的大汗淋漓,精神焕发,后为纪念嫂嫂遂取名“嫂子面”。

吃罢,再喝杯特制的冰镇酸梅汤,四月的天还有凉意,若换了三伏天气,那可是妙哉啊。临了,心满意足,计划这下次再吃吃五香驴肉和臊子肉加馍。
于是念想在蔡家坡的盘子里一点点升华……
生为秦人,是我一生永不更改的标记。
备注:此等图是手机拍摄效果欠佳,如要见识真品效果,请在厦大西村站与我会合。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