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宝典是怎么演绎的,独孤九剑又是如何传说的……
比较两种武功秘籍的高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首先要两位是绝顶高手,其次两人分别对自己研究的武功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步,然后一决高下,方可江湖流传。这却也不是定论,高手过招,几无破绽,打到最后可能就是头天少吃一口饭的差距,没了这口饭的力气,气门一失,一决千里!不稳定因素太大,没有哪个高手说我赢了你这次下次再也不和你打了,这跟赢了钱就跑没什么两样。华山论剑尚无定论之说,江湖有约二十五年一聚,喝喝酒,叙叙旧,相互鄙视一下,各自徒弟们相互换换名片,目色下小师妹,最后一哄而散,又个二十五年。有点偏题了。高手过招,尚不能轻易一绝高低,何况没有过过招的。更从何谈起去比较没有过过招的高手所代表的武功秘籍呢?林平之和令狐冲的过手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不是说两人没有练到最高境界的问题,而是一个主角一个配角的问题,配角咋的能赢了主角哩,岳灵珊,哎,伤感……
武功者,莫过于内与外,有主张内外兼修的,有主张练硬气功的,有主张修真气的,真正的高手是不看这些的。若我等一般人只有理科学不会了,才选文科。像独孤求败这种20岁前就立足江湖的,内外取舍只是微微一笑,需要啥的时候就学啥,更别说东方不败这类上来就把小鸡鸡就割掉的了,你要是也有割掉小鸡鸡的勇气,文科理科闭着眼选,清华北大抓阄挑。按照辈分来说独孤求败对的是无名太监,风清扬对的是东方不败,但是鉴于独孤求败在自宫之前就和风清扬打平了,所以风清扬淘汰,无名太监主要是说的著作者,没有咋的露脸,只是说三百年无人练成,这样看来葵花宝典集大成者还应该是东方不败。因此,东方不败和独孤求败的名次问题就提到了日程上来。这等高手只是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武学理念,实现自己的武学抱负,所以就看两人谁肯吃苦悟性高了。
若两人交手的话,我想结果是这样的。华山颠,无语,对峙,大雪封山,三天三夜,之后东方不败留下一句:十年后,黑木崖。
真正有思想的人会在考虑很久之后保持沉默,真正有武功的人会在认真观察之后气定神闲。为何东方不败会败,因为遇到了个更牛逼的独孤求败,你说你不败,我说我求败,在这层境界上已然败了,水平行不行,声势一定要起来。我们从理论上来分析一下,在中国社会里,坦坦荡荡的光明磊落的人很少,因为高风亮节的成本很高,不知何时背后就会挨刀子,你要是不低,别人低了还是你挨刀子,所以见人只好低一头,你也低一头我也低一头,相互这么低下去,低到最后就都趴地上了,大家都爬着走……懂我要说的意思了吧,这就是欲修此功,必先自宫的理论基础,一刀了事儿,神功大成。否则今天我割点儿我练个二两,神功小成,你多割点练个三两,神功又进一步,你打过我了,我白割了。于是再割点,你也割点,我割点,你割点……没有决心怎么行!何况葵花宝典尚未是普及版的,得到此书不易,怎能不珍惜大好的机会?割了不一定能练成,不割必然练不成,但是割了练出来的都很牛逼,于是很多人就纷纷割了,现在比较关心的是,一部假的葵花宝典祸害了多少个幸福家庭。葵花宝典重在快,其实所说的葵花宝典都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它是一个典籍,招招皆上乘,但独孤九剑是无招的。无坚不破,唯快不破,这又低了一层了,已经有招了,独孤九剑追求的是无招胜有招——既然唯快不破,我便不破,汝之奈何?等你自己破自己。有点太极拳的味道啊。这是外在体现,从内在来看,明朗了许多。命门一无,天地真气孕于腹中而不下行,越集越重,随成葵花宝典高速施展的内力基础,我想这也是为啥要自宫的一个解释吧,此气不可小觑,这比吸星大法化功大法等等来的容易多了,只进不出。可独孤九剑呢?集大成者!风云电火,雨雪冰雷,天地真气,万物灵盈,皆孕于胸中,这便是独孤九剑的第九层,这才是攻克葵花宝典的根本所在。
当然,关于为什么要自宫,坊间还有很多的说法,有说无名太监心理不平衡,故意阴人的;也可能就是怕你练不下去,以资自我勉励的;或者说是吓唬人,不想让人练的。以前割了只能做个太监,现在能当上帮主,盟主,甚至一统江湖,确实有风险,你割不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