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志愿大学报考人生圈套选择名校文凭教育 |
本人现在是南京财经大学的大二学生,又是一年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呢,是不是既担心又犹豫?一个过来人说几点报考学校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
千万不要听你从书上或者是招生办得到的消息,我并不是说你得到的是假的,而是,它不会说缺点。比如我所在的院系,介绍上可说的天花乱坠,如何硬件软件齐全,怎么适应市场发展,师资力量雄厚,这个那个等等,多了去了,看一眼就觉得很好,可是呢我到这里报到了才知道,原来竟然是第二届,第一届招了50人,我们这届仅仅招了100人,好听点说是正在发展中,其实我们就是试验品,课程设置不完善,实习安排不规范等等。有个什么展览馆我们报道的时候说是专门针对我们系的,号称还是省里拨款建的,现在都没有开过门。选学校一定要选历史时间长的,实验阶段留给别人去体验吧,千万别当牺牲品。
不要光看学校的名字就动心,慕名前往的我们当年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地方哭。你听我们这个学校名字:南京财经大学,有上海财经中央财经西南财经等等很牛的财经,城市南京,还是财经,挺好呀,感觉上能排一块——其实就是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来,专科学院什么的,所能撑着这所学校的就是其中的几个较强的专业,招一本,还是只面对本省,其它的不是一般的屎。同时关于陌生的名字也要弄个究竟,像东南大学(我是南京的,就顺便把自己身边的学校多举例子了)。一开始不了解这个学校,东南?哪里的东南?好模糊的名字,由于可供选择的学校很多也就没有多操心,后来才知道这个学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学术氛围很好,可惜悔之已晚。
还有千万不要进大学城!就我们仙林来说,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生气的地方。除了各考研,英语培训等商业机构由于利益的驱动会把广告贴进大学校内,其它几乎与外界没有什么联系,大学城就是一个堕落的地方,我的意思是太安逸了,当然如果你喜欢这种生活,读书,考研,不谙世事,这里很适合你。来到这个学校我才知道,自行车都是禁止骑的,悲哀。
报志愿的时候大胆些,大小年是必然现象,志愿这个东西的不公平性仅次于高考了已经,如果你没有倒在高考前,勇敢的面对志愿吧,大胆的报,全国的高校现在只有名校和普通高校之分,没有什么一本二本之别了,三本也就是多交点钱。拼名校,之后拼地域,之后拼专业。高考只靠学,志愿全凭胆。进到大学后,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不要在志愿上给自己留下遗憾。
关于补习的问题,若果你是谈了三年的恋爱,什么都没学,可以补一年,否则的话没考好也千万别补了。特别是学了三年都没有学出来什么,再补一年也补不出来什么了。若高考的时候是一时失手,感冒发烧,肚疼拉屎了之类的,也不要再补了,可能明年还会这样子的,留点遗憾就走了,哪有十分完美的事情。再说个大家可能不会十分接受的观点,可能大家死拼活拼学了十来年了不会接受,没考好或者厌学的选择不上大学也是一条不错的路。那些自考成教技校之类的基本上就是交钱换文凭的交易,这年头,有能力的不在乎上大学多睡几节课——还可能把能力给磨灭了,有关系的在中国这个社会在自己人生的前半段怎么都是很顺的。当然,这个途径要要家里同意,一个人确实离不开家里的爱,但是确实也会因为家长意志而蹉跎了许多光阴。等你上两年大学了,怎么都觉得这个大学是不值得为之付出这么些时间和金钱的,可是已经晚了,大三课已经很少了,大四基本上就是实习,只能熬着了。
有些很关键的点,比如是否能拿双学位,保研的条件,修学分的规则,发放毕业证的条件等等,一定要问清楚。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学校是可以换专业的,可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换:第一是学点积分在年级排名前三名,就是说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第二是申请留级,条件是跟不上教学进程等等,这样可以以留级的代价换专业。这不明显扯淡吗。就第一条来说,摊上多少时间和经历才能得来前几名的成绩呀,若换了专业,岂不是这前一二年白学了?这什么逻辑!第二种更是搞笑。在现行的志愿制度下,我成绩烂不一定是我跟不上,可能是我对这门专业不感兴趣,最大的可能是老师教的一坨屎,老师是很负责任,很负责任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朝着书上的念罢了。换专业就得留级,这种规定更像是一个圈套,把你糊弄了你还在给人交钱。
有需要的人可以和我更进一步的联系了解。现在网络发达了,全国每个大学的论坛你都可以注册进行访问,qq群也是可以很方便的搜索到的。问几个活人,别听官方的任何东西,切记!只有口碑才是最真实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