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的汉韵胡风

标签:
哈密巴里坤古城图片历史 |
分类: 行行摄摄 |

巴里坤汉城西门“得胜门”。门前一块铜匾上记录了县城历史:清雍正九年,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后,清朝在此一前一后修建了两座城池,其中西边的叫汉城,因居民是汉族而得名,是当时岳钟琪的军队所建造的“绿营兵城”,城墙周长4公里多;东边的城池为满城,驻扎满州旗兵,原来也有4个城门及四个角楼、炮台12座,垛口1161个,四门都筑有四座小翁城。

作为当地曾经的最高学府,松峰书院为新兴的义学和私塾培养了师资,推动了巴里坤地区教育的发展,也为汉文化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松峰书院如今成为巴里坤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巴里坤县城,有一条汉民居街,可惜多数民居只留个门面,里面建筑荡然无存

粮仓大门紧锁,透过门缝可见里面仓库较多,足见屯粮对戍边的重要

巴里坤有许多寺庙,这座地藏寺保存得最好。寺中十八层地狱为后人新设,这尊石狮则经历了数百年风雪

从蒲类王国,到匈奴牧场,再到汉朝西域都护府至今,巴里坤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没有机会到哈萨克牧民家中体验,只能在博物馆中浏览一下,对巴里坤的历史和风俗作间接了解

就在我们午餐地点兰洲湾附近,有一处大月氏祭祖的地方

想起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在此被扣押流放的情形,心里不免有些凄凉

除了张骞,更有班超、霍去病、骆宾王等历史名人在巴里坤留下足迹和诗篇

巴里坤只有十万人口,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国家重点扶贫县,希望在2020年,巴里坤人也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巴里坤的明天更美好!
前一篇:魔鬼城?还是动物园?
后一篇:重走长征路之松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