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角儿来了”孙毓敏意外看到马超博

(2018-09-28 13:54:25)

看戏杂感之四十四

 本周的央视戏曲频道新开专栏:“角儿来了”是荀慧生亲授弟子孙毓敏,因为我跟她“熟”,故而一眼不眨地把她与主持人董艺的互动节目看到完,在孙毓敏的崇拜者壹壹登台(我用大写,以防与破折号混淆)朗读她的大作中,穿插了孙毓敏弟子彩唱或清唱片段,就蓦然看到了当年她在北京戏校任校长时精心培育的“四小生”之“三”——由奇、穆宇、马超博(陆地园惜已早殁),一段《四郎探母》的“未开言”,把我的眼球吸引到个子最高、几如陌生的马超博身上了。

 但是我要先说孙毓敏,有主有从嘛!我认识孙毓敏是在19865月,她率北京京剧院三团来邢台人民剧场演出,56日晚场打炮戏就是她的《红娘》。看罢戏,人民剧场经理张高生引荐我到后台与刚卸完妆的孙毓敏晤面,不料一见如故,她那朴实大方平易近人的仪态立即感动了我,在第二天的详谈后,孙毓敏赠给我一张她的《金玉奴》剧照,她当面在背面题了字。她回京后又专门寄来她的竖条幅墨宝给我,上写“腾飞”二字,至今我还保存。后来我将这次交往撰写了文章《一张剧照领来一个戏迷》,刊于19991026日《邢台日报》。200210月下旬,我与杨成杰、王鸿钧、范云若、关东菊等赴京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票友节”,并领取我的征文一等奖,还带着这张报纸专门到北京戏校拜访她,想当面赠予,可惜她出外考察了,我就写一便条连报纸付与门卫代为转交。此后一别就是十年,201011月,王鸿钧、刘敬堂、刘志浩、柴进胜、张香淑和我共六人到北京参加“全国京剧票友送戏万里行表彰大会”,19日晚应邢台老乡、北京印钞公司金融俱乐部主任杨春林之邀,观看在他处举办的京剧晚会,我忽然发现,在我们前排落座的都是京剧名家,有陈志清、赵乃华、林雅雯、康万生等,还有一位从背影看来挺活跃的,原来竟是孙毓敏,我趋前问她:“还认识我吗?河北邢台的,姓仙。”她说:“认识,怎么不认识!”接着她关切地向我打问道:“你们人民剧场的张经理,那个大高个儿,他,怎么样啊?”我说:“年事已高了,现在住着院呢!”当时人多,就说了这些话。后来她登台,在费玉明先生的操琴下,先是演唱了一段《红娘》的四平调,后来又用华、英、日三国语言清唱了《起解》的那段【西皮流水】……转眼又是8年了,“角儿来了” 的孙毓敏,已然七十八岁了,但喜欢“浓施粉黛”的她,看上去仍然很健朗,思维活跃,表情丰富,没有一点儿“角儿”的架子。

 再说马超博。19932月,春寒料峭,正进行的“邢台市首届十佳票友大赛”却给牛城的京剧活动送来了滚滚热浪,9日下午冶金俱乐部的38名进入复赛的选手,一个个跃跃欲试,依次登场。值得记载一笔的是,特地从北京赶来的中国京剧院花脸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在他儿子袁小海陪同下也赶到现场,他是从第10名选手开始观摩的,第16名就是马超博,唱《智取威虎山》的“穿林海”,为他伴奏的是:赵利华司鼓、王玉杰操琴,并以49.46分的成绩进入决赛,也就是在这次比赛的现场,马超博嗓音之高、之冲、之亮被袁世海先生发现了。11日晚场决赛,马超博进入“十佳”行列,袁世海先生颔首带笑地上台与获奖者合影,“伯乐相马”般地将邢台任县的这一农家孩子推荐给北京戏曲学校的校长孙毓敏,马超博才得以进入这个“科班”学习,当时他才9岁,得益于“富连成”“元”字科老生白元鸣先生的教授。上了4年他13岁的时候幸运地从全校十几名小须生中脱颖而出,与17岁的由奇、9岁的穆宇、9岁的陆地园成为北京戏校令人称羡的“四小须生”,孙毓敏带领他们上关外、下江南、往港台、奔亚欧,名闻遐迩、声震梨园,我也自豪地以“马超博可是俺邢台人”逢人就说,写稿登报,宣传这位童星新苗。2002年他们都从戏校毕业了,马超博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来北京的圈内人说马超博“倒仓”后就没重返京剧舞台;还有人说他改行演武生了,而且到了福建。北雁南飞,渐行渐远,我也对他降了温。有次去任县会晤票友,打听马超博,竟无人知其名,我叹息道:“灵芝山前不识草,光世界里灯下黑!”谁能料到在925日晚的“角儿来了”现场,竟看到了魂牵梦萦的马超博,孙毓敏挨个儿介绍:由奇原来叫“由玲”,听起来像“幽灵”,我给改了叫“由奇”;穆宇恢复了原来的名字“穆雨”,已是北京京剧院“马派”老生了;马超博,河北的,现在福建。“三小须生”再次合作《四郎探母》,作为原“四”现“三”的“三郎探母(母校这位妈妈一样的亲校长)”,唱【西皮导板】:“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我见孙毓敏揩去眼角的泪,主持人董艺也暗自动容了,我捕捉着镜头,想仔细看看马超博,是否还有25年前的影子?此外我不禁嗔怪起孙毓敏了,介绍马超博为什么不精确到他是“任县”的、“邢台”的?由此想到,多年来我在看到有关“四小须生”的介绍文章,都是泛泛地说他是“河北”的,是不知,抑或藐小?不得而知。反正我们河北的须生名家、得李少春真传的祝元昆先生在哪里都响堂堂、明亮亮地自豪宣布:“我是邢台南和东南张(村)的!”一点儿也不影响他的大名鼎鼎!

2018-9-28 13:49:41写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