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鸟》浅析象征主义写作及意义
(2009-05-17 10:40:58)
标签:
《青鸟》象征主义nirvana梅特林克中国文化 |
钻石动了,呈现在眼前的一切开始了变化:“老仙姑顿时变成一个绝色的公主;垒墙的石块闪烁发光,象蓝宝石一样发出蓝幽幽的光芒,一忽儿又变得玲珑剔透,有如价值连城的宝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寒伧的家具显得很有生气,熠熠放光;白木桌变得沉实、华贵,宛如大理石桌,立地大钟的玻璃钟面象眨着眼睛,露出和蔼的微笑。这时钟摆在其中来回摆动的那扇门打开一半,闪出了众时辰,他们手拉着手,纵声欢笑,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梦境般的经历由此展开,家境贫穷,生活清苦,砍柴人的孩子:哥哥蒂蒂尔和妹妹米蒂尔,天性善良,天真纯洁,时时为邻居的病孩祈祷,衷心期望她早日康复。在仙女的指引下,开始了寻觅青鸟的历险。孩子们到过“思念之土”,到过“夜之宫”,到过森林、墓地,“幸福之园”和“未来王国”,历尽坎坷旅程, 经受千难万险, 可是到手的青鸟不是变了颜色, 就是死了、飞了。当清晨被母亲叫醒的时候,孩子们仍然沉浸在途中,当邻居的女儿因为现实中的“青鸟”而康复时,青鸟却从小女孩手中挣脱, 腾空而飞, 她大声痛哭。这时, 蒂蒂尔对小女孩说“ 别哭, 我去把它再捉回来。” 然后, 他走到前台对观众说“ 要是有人找到青鸟的话, 请还给我们, 好吗?我们需要它, 因为我们希望今后能够幸福。”
不能说是悲剧,亦不能说是喜剧,但是我们确实通过这样一部作品真实的感受到了作者——莫里斯·梅特林克想要带给我们的心境,一种对于理想幸福的追求,和一种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一种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幸福是客观存在的, 它不在遥远的地方,用不着跋山涉水去寻找, 它就在人们的身边。但要得到幸福, 首先就得有自我牺牲、努力奋斗的精神。而幸福的真谛也在奉献,看到由于自己的牺牲而给别人带去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青鸟》虽然只是一部童话剧,但它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邃的哲理性, 突破了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全剧幕场说的只是两个孩子在圣诞节前夜所做的一个梦。剧中的场景却驳杂纷繁, 时而人间, 时而地狱, 时而仙境, 时而迷宫, 时而过去, 时而未来, 飘忽不定, 扑朔迷离, 令人眼花缭乱, 构成了一幅富于浓郁的幻想色彩的童话世界的美妙图景。
1909年在法国上映的《Nirvana》, 曾轰动一时。Nirvana一词也声名鹊起, 名扬世界。翻译成中文的它有两个意思:(1)名词:涅槃, 天堂。(2)形容词:无忧无虑, 超脱。为什么此书不翻译成“ 天堂”或别的什么, 而是“ 青鸟”呢?
首先,在中国, 青鸟还有一个渊源为:凤凰的前称, 因时代久远, 这个义项渐渐被人们忘却。凤凰象征幸福、吉祥、“ 龙凤呈祥” , 而且有“ 凤凰涅槃”一说。书中的青鸟与中国的凤凰都是人们想象中的鸟类, 都是不可考的, 而寄托了一个神话和美好的愿望。其次,从色彩学上讲,青色是一种希望与安慰的颜色。故把Nirvana翻译成“ 青鸟”是再合适不过的, 原来中西文化竟有如此的神似性。
在这部梦幻剧中,作者用青鸟象征着幸福和快乐,这种东西完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人们只能从意念中去享受它,从精神上去体会它,与物质生活毫不相干。在梅特林克看来,贫富并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死比生还要好,因为死后可以免除贫困和烦恼,对现实世界也无任何奢望。但从创作上看,它又回到了梅特林克象征主义的轨道上,不过更加成熟,更富有象征主义的魅力。
象征主义派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青鸟》,被视为其戏剧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的标志。它展示了一个非现实的生活背景, 主人公穿梭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 这同象征主义戏剧的艺术要求也相一致。
剧本还采取了童话或动画片中经常见到的万物有灵论的观点。在内容中,不仅出现了仙女、光神、时间老人等神仙式的形象,动物们——狗、猫、牛、猪等都能够显形说话,植物们——橡树、柏树、山毛榉、长春藤等被赋予生命,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就连没有生命的事物——面包、牛奶、糖、水等也具有了灵魂和感情,也都可以显形说话,它们都各有性格(在人的世界里,这些性格也都屡见不鲜)……身体圆鼓鼓、又矮又胖的是面包先生;穿着一套火红的衣服,性格火暴的是火先生;身材婀娜,长发垂地的水姑娘;还有清纯美丽而略带害羞的牛奶小姐;胳膊和双腿细长,就连手指都是棒棒糖的糖果先生。
这种立场更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和喜爱。郑克鲁先生在评价该剧时说:“在剧中,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各种动植物、各种思想情感、各种社会现象、甚至抽象的概念和未来的事物都拟人化了,给人的启发具体而形象。它具有童话剧的优美诗意,而一般的童话剧却没有它深邃的哲理意味。并且整部剧本构思巧妙, 合乎人情, 优美动人, 极富人情味。这些都是《青鸟》一剧成功的所在。”
除了“青鸟”和“寻找青鸟”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之外,作品中出现的其他事物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思念之土”里的紫罗兰代表思念,他们每采摘一朵紫罗兰,便离爷爷奶奶更近了一步;“夜之宫”中各种各样的邪恶和丑陋则暗示着人性的弱点;“未来王国”中对时间老人的描述:“没有任何人能与他抗衡:他既是神又是魔鬼;他赋予生命又夺去生命;他飞速穿过人世间却没有停歇过;他掠走他所接触到的一切。”在墓地,作者又通过遍开的玫瑰花得出结论:“死亡根本不存在……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生命总是以各种新的形式不断延续着。”而森林暴力事件则又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上,人必须依靠自己来解决所有的事情,永远也不要忘记这一点。”
奇妙的情节、美好的主题以及深刻的哲理都深深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跟着剧中人物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为人们提供了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答案,令人倍觉鼓舞,增强了对人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信念。
《青鸟》的剧情虽然是虚幻的, 但却使人感到是现实的, 关键在于作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而又展开了自由奔放的合理的奇妙想象。看来许多事物是怪诞的, 但令读者感到亲切, 因为作品的现实主义因素极强, 象征主义只是一种手法, 以拟人化使有形或无形的物质均具有生命, 以形象化使各种观念变得生动活泼。剧中许多奇妙想象都以现实为基础, 都有其根源。
猫和狗, 是出现于作品中最多的两种动物, 猫是很狡猾的, 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狗是很忠诚的, 即使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 它都不会背叛主人。这也完全符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理解的这两种动物的特性。又比如在“未来王国”中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各式发明也都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剧作家依据现实生活的经验和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写出来的。所以说《青鸟》一剧中的幻想或想象, 都是有现实依据的, 并不是什么空灵脱俗和神奇怪异。
梅特林克的戏剧尽管带有忧伤的情调、悲观的色彩和显而易见的宿命论观点,但所有这些缺点并不能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那些通过戏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对弱者的同情,对美和善的赞美,对幸福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大师笔下那些软弱可欺、幼小无能,甚至被死亡无情地吞噬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善良、真诚、纯洁的精神依然留在读者和观众的心中,时刻激起他们对恶与丑的憎恶,并能引导他们去战胜邪恶,战胜虚伪。梅特林克的戏剧魅力还表现于那种舞台上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画境,诗一般的语言,富有寓意的对白,以及发人深思的结局。
“瞧!瞧!是只青鸟!可是那是我的斑鸠呀!不过这鸟比我走时颜色更青。这一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那只青鸟,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鸟儿就在这儿!啊!真妙呀!米蒂尔,你看清这鸟儿吗?光会怎么说呢?我去把鸟笼取下来……”
这本名叫《青鸟》的书,它的使命是让我们沉静下来思索幸福的真正含义。在温馨、明朗和如梦般细腻的情调中,号称“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梅特林克在书里用象征主义手法为讲述了一个用心灵寻找幸福的幸福故事。在主人公寻找青鸟的过程中,人们最终知道,幸福的真正含义就在于,自我牺牲和给予他人。幸福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阳光里,空气里,时间的流传里,到处充满着人们没有发现的幸福。生命的本身就是幸福的,幸福一直就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