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2013-12-29 23:36:09)
标签:

海报

初衷

自画像

规格

培根

文化

分类: 艺事文章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

——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文/闻 松

 

    近年来,一些西方艺术大师的个展频频被引进国内,如毕加索、博伊斯、沃霍尔等。由于这些艺术家作品价格不菲,涉及到巨额保险费用。前年上海举办的毕加索画展由商业机构操办,以门票的方式解决这些费用甚至可以盈利,是一条商业展览模式。而一些高校美术馆由于承担不了巨额保费,就只能以文献、资料为主作普及展览,最多附带一些不能代表其水平的作品,因此,展览作品难以保证质量就在所难免。

    2013年7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知名美术批评家李小山及其策展团队高调对外宣称引进了英国著名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画展,引得人们翘首以待。12月2日,《向培根致敬——贝瑞·焦尔收藏的弗朗西斯·培根“马厩”画室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如期开幕。“天价培根画作”是主办方主打的宣传口号,以至于不少媒体都以此为题进行宣传。事先主办方宣称有近80余幅作品,媒介涉及绘画、素描、手稿及文献等,但是事实上,展览现场90%以上的作品是培根在旧画报上的随手涂抹,也就是号称在著名的传奇色彩的“马厩”画室(7 Reece Mews, London SW7)创作的作品。没一幅可以代表培根典型风格或充分体现他艺术风格的出色作品,没一幅能代表培根真实艺术水准的油画,仅有的几幅综合材料是画在硬纸板上的小画及一幅小版画。号称培根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竟以如此一些草图和涂鸦式作品,及一些文献、资料、艺术家图片等充斥展厅。若非英国方面以次充好,故弄玄虚,忽悠了国人,就是李小山及其策展团队的工作过于随意或业余,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太缺乏深入了解,相关功课做得不够细致,以至于被国外一些近乎垃圾一般的草图式作品所蒙蔽。

    以“天价画作”这样极具商业煽动性的口号做宣传语,在一个以研究学术为己任的艺术学院美术馆展览,无论如何也是不合适的。学院更应该强调艺术家的学术价值及作品的原创意义。更何况,以一流世界艺术大师代表作的阵势作为噱头来宣传与推广,宣称引进了20世纪重要的艺术大师弗朗西斯•培根的代表性作品,并借用英国商业艺术家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话称培根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英国人却只提供了根本不能代表其作品风格的草图与涂鸦。既没有培根常见的三联油画,也没有培根那种表达出个人焦虑感、恐怖性绘画及变形肖像等典型性作品。别说能代表其风格的所谓的“天价画作”一幅也未见,展览主办方用一些画在旧画报上的草图及涂鸦式作品充当“重要和全面”(南艺美术馆官方措辞)的代表作,在一个艺术学院中展览一月有余,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不知还要忽悠国人多久?且不说达明·赫斯特作为西方艺术界饱受争议的商业型艺术家,其判断是否具有学术含量,其对培根的判断可信度有多大尚自可疑,就连培根本人,在西方主流艺术圈及美术史上也存有一定的争议。

     应该说,近年来弗朗西斯•培根在艺术圈被关注,始于其画作频频被高价拍卖,也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引以为豪之所在。李小山在画展访谈中力挺培根及其高价拍卖,称培根作品高价实际上是名至实归。其作为批评家身份对商业炒作而出现的高价画作作出如此判断,不禁令人大跌眼镜。据报道,培根为他的朋友弗洛伊德绘制的《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在2013年11月12日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1、42亿美元的天价,打破了以往艺术家的拍卖纪录,成为了史上最贵的拍品。当然,这其中有商业自由买卖下的价格浮动,不可否认的是也不乏艺术品溢价的追加效应。拍卖场中不断递增与追高的天价拍卖明显为资本运作的结果,在国际拍卖场中毫不鲜见。即便是艺术大师的作品,当艺术品溢价到一定程度,其实就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关系不大了,只剩下数字后面的商业价值,而高飚的价格完全是幕后资本炒作的结果。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资本运作与商业炒作其实只有比国内更厉害,而国内近年来的艺术品过度资本化运作无论从资金总量还是炒作规模来说,都还只能算是入门级的,虽然已初现资本的獠牙态势。而艺术家的学术水准不能完全与商业拍价挂起钩来,艺术与商业完全是两个系统,这应该是学术常识。

    无论是出于艺术家内心的阴暗与心理的恐惧才使得培根画出那些呈现惊惧和恐怖图像的作品,还是出于艺术家个人的境遇所导致的想象,培根以他极具个人化的图式改造了一幅幅世界名作,并且使他改绘的变体画也成为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如根据委拉兹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而创作的数十幅变体画。而这些变体画大多呈现一种阴暗中的呐喊和黑暗中的阴郁,折射出艺术家本人的扭曲而幽闭的心理状态。除了对经典绘画近乎戏谑的改编之外,培根还以他那带有某种神经质的表现笔触对人物进行变形刻画,扭曲而旋转的形象使人感受到艺术家异样的心理状态,甚至能感受到笔端流露出的血腥意味,《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乔治·戴尔的头部研究》、《自画像》等是他这一类的代表作,也是培根频频拍出天价的极具风格化的作品。但这些奠定培根在美术史上地位的绘画却没有一幅出现在南艺美术馆的展厅内,足以说明此次培根大展中的沉甸甸的水份和吹大了的画坛泡泡。

    无可讳言,若是按国际惯例为培根巨额艺术品进行投保,将是一笔不菲的巨额开资。这是作为教育机构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难以承受的,所以英国方面只肯提供一些草图式的纸上涂鸦之作给中方,似乎是意料之中及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南艺美术馆在没有资金实力及拉到赞助支付巨额投保费用,以及缺乏足够能够梳理艺术家作品及其研究的学术能力的情况下,就硬接这种展览并作超乎规格的夸大宣传,以一些根本不能代表艺术家水平的草图和涂鸦充数,最后不免落得贻笑大方。中央美院美术馆前不久接连举办的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大展基本与此类似。除了一些完全不能代表博伊斯及沃霍尔水平的作品外,只能是一些仅能作为普及性质的文献资料,这些图片、文献资料基本上用不着什么保险费用,也能充满展厅,似乎也能充当宣教作用。然而,如此一来,就完全与各自宣传的“大展”相去甚远,驴头不对马嘴,而最终学术意义也付之阙如。艺术作品完全不同于其他,其实物呈现及展示对于认知和学习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欧美国家普遍重视美术馆作用的重要原因,因为它能提供给观者艺术实物以近距离观赏、认知与学习。各艺术教育机构重视引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展的初衷即在于此。但是,倘若主办方只求宣传效应,以一些涂鸦及草图替代那些代表艺术家水准的作品,就会涉嫌欺骗,至少是夸大宣传。不知主办方可曾想到学院背后站着的那么多翘首以待的莘莘学子,及被蒙蔽和被欺骗后的失望之情?

    相比而言,国内一些著名博物馆由于可以对口交换展品,以及背后政府文化交流的目的,一些展览更具公益性,如“美国三百年艺术展”及上海博物馆前不久举办的“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收藏作品展”等一流艺术大师的作品,就是货真价实的原作,让国内观众一饱眼福。从艺术史教材中看到的大师之作活生生呈现在我们面前,那种面对面鉴赏和认知的欣悦,是任何草图、文献、资料都不能提供的。艺术家还是要靠能代表其真实水准的作品说话。如今艺术大展满天飞,但最终从这些展览看到的应该是对艺术史的认知及对学术精神的坚守,关乎的是求真唯实和货真价实,而不是看到一些草图及涂鸦就自以为看到世界名作。做任何事都要有原则和底线,举办展览当然也毫不例外,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这次“培根草图展”玩笑开得忒大了点。

    弗朗西斯•培根曾这样评述他自己的绘画:“没有什么比生活本身更让人恐惧”,培根肯定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极度荒诞和扭曲。但愿这种荒诞只体现在艺术品中,而不是活生生展现于我们的生活里。

 

 

                                           2013年12月6日于杭州

 

 

(本文已发表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周刊2013年12月9日版,有删节。)

作者:闻 松,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艺术评论人。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以上图片为培根代表画作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显荒诞——以次充好的“天价培根大展”及其夸大宣传
此幅为南艺培根大展用作海报的培根草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