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相——微薄一周(9月11——9月18)
(2011-11-12 22:16:56)
标签:
观世相微薄一周思想当代艺术杂谈 |
分类: 艺事文章 |
9月11日。
昨儿教师节,上午去古玩市场转,拿了西晋网格纹青瓷钵和一对福建窑口元代青白瓷碗;看到好的山坡绿石章料,晶莹透彻,要价高遂放弃。发贺节短信给导师及一些师友。午休后杨老师来电喊我去过节,遂和一帮他的新弟子们一起在杨老师家欢聚。浩子约写辛亥时期的木版画,寻觅一些资料;拟写当代版画的文章。
夜里一直在做梦,中间醒过两次,分明记得其中在思考怎么写论文,看来论文的压力已经越来越进入我的神经中枢。可惜晨起后细节全忘,否则说不定会对写作有所启发。手臂很疼,夜里几乎痛醒,看来要去医院看看。但是现在医生很白痴,上次在浙医二院看说是肌肉劳损。要不是找浩子的爹诊断为肌膜炎,就惨了。
9月12日。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借稼轩先生《好事近-西湖》贺中秋!
9月13日。
中秋放松一晚,看了期待已久的李冰冰与全智贤主演的《雪花秘扇》。很失望,导演平庸的思维把一部本应拍出那种暧昧、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息悠长、令人怀想的好题材给糟蹋了。现代与古代的交叉和转换显得很莫名,显得矫揉做作,且没必要。哪怕就拍古装的戏份和情境不也挺好?啥都兼顾了就啥也没有。
片方可能为了票房,剧情包含了古代、当代、国际化,用英文作主要语言显然是为欧美市场。可是这样的元素和交叉情境的电影显得太滥了。平庸的、迎合票房的思路把电影中本该成为亮点的剧情、细节及特殊的题材未及深入就挥霍殆尽。李冰冰和全智贤的演出略显僵硬,我相信这是导演和剧本的因素所导致。遗憾!
#方力钧个展#,真不明白了,像方力钧这种早就没有创造力的艺术上很过气的艺术家就只剩下荒唐市场来支撑了,咋还有这么多傻逼的媒体捧他的臭脚?当代艺术圈内很多媒体、策展人和批评家关注他,并摇旗呐喊,是真没有判断力呢还是摆脱不了金钱臭味的吸引??
9月14日。
冷杉来杭,陪他去浙江美术馆看全国版画展,艺术性差,见很多照相制版画,对版画评价不高。中午和公共艺术学院曾令香等在西湖春天吃饭。杭州又热,几乎达炎夏高温,很受不了。陪冷杉去西湖银泰买衣服,添一件较为雅致的衬衫。其实我们这个年龄,也应该穿上点档次的衣服了,只是尚在奔波劳累中,难顾及。
中国版画远没有一些不懂行的评论家所说,已具备很好的当代品质,挑挑没几个做得出色的。加上一些人为因素,版画创作的后备军令人堪忧。评选依然充满很大问题:大量缺失艺术含金量的数码版画入选乃至获奖者众;模仿作品公然获奖;关系户成获奖专业户;浙江作为主办方获奖7件占全部获奖数近三分之一.....
9月15日。
感觉艺术人文学院可改名为克格勃系了,对八卦的事特敏感且传得飞快。曾说两句史论系硕士答辩的大实话就立马传至曹院长处;与曹院通电话,谈及的人旋即知道内容;宿舍早晨电动车报警器狂叫事,居然连几乎不问世事的老万都知道.....那是不得不服鸟!只是很疑惑:怎么很多问题得不到实际解决?本硕生对鲜活的当代缺乏足够敏感力?
当代艺术的浅薄不止是艺术家,重灾区其实在到处跳跃的“批评家”和策展人。对艺术作品的无知、对艺术学科的陌生、对当代艺术环境的误判......都在增长这种浅薄。
9月18日。
回复@王峰-艺术工作室 行为艺术《吹个球》:作品切入点本来是有意思的,可惜在表现手法上考虑的欠缺了一些。行为艺术其实很讲究的,不仅仅是观念,而且在观念的表达和氛围的营造上。行为艺术并不意味着过分随意,反而凝炼的表现力是需要思考的。
@陈履生 远的不说,作为《中国美术馆》馆刊的前执行主编,丢一屁股的屎让别人擦,馆刊常常补出的是一两年前的,编辑质量奇丑;画的国画既没有传统的笔墨韵味,又缺失现代意味;自己在行为艺术上缺失深入研究,却对行为艺术大肆鞭鞑和诋毁,成为当代艺术圈著名的笑谈。江苏出这么一个丑人,也是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