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颁奖和研讨会在武汉湖北美术学院举行,杀入了我的旧地
获奖者和与会者在湖北美院院子里合影1

合影正面

获奖作者和主办方、承办方大佬们合影,第一排左起:银小宾、杨维民、曹丹、张昕、沈语冰、方晓枫、鲁虹、易英、徐勇民、陈孟昕、殷双喜、谭天、周益民、桑建新、沈伟、冀少峰;第二排左起:**、陈蓓露、徐润泽、李朝霞、杨佩芬、朱凡、郭红梅、王艳、**、王志亮、屈波、高星、黄翊、赵炎、解玉斌、闻松、吴艳丽。(**为未知)
今年9月我看到中央美术学院网站及其美术研究杂志上刊登了当代青年批评奖征稿,在时间快截止的31日投了我一篇文章。过了一个多月,我都快忘了这茬事了,想不到11月中旬接到中央美院方面的电话,通知我论文获奖并要于23-25日来武汉领奖并参加相关研讨会。
富有戏剧性的是,我在读博两年多后居然以获奖者的身份回到我硕士毕业后工作的湖北美术学院接受颁奖。这次当代艺术批评奖暨研讨会是由中央美院主办,湖北美院承办,算来已经是第六届了。湖北美院以高规格热情接待:住宿在三星级的广西大厦,两个院长及四五个部门领导参会并协调会议举行。颁奖、研讨和市内参观三天加上洪湖游玩两天,我们估计湖美这次要花费3-4万。很有意思,湖北美院本身没有获奖者,院内学术研究也极其淡薄,尤其是当代艺术研究领域,教师们除了有限的几个如魏光庆、李继开等人的画卖得好一些以外,很多教师连卖行画的资格都没有,很多教师还靠办培训班赚钱。在当代艺术领域也基本没有话语权。但是,由于此事是中央美院主办的,湖美上下都很重视。这也说明学院本身学术能力还是要强大才好。此次会议能开得很顺利,接待也很不错,一来是央美的老大级别,尤其是易英和殷双喜等老师的面子,二来是湖美学报执行主编银小宾(中国美院博士)等人的热情张罗。去湖北美术馆参观湖北美院校庆90周年展览,由湖北美术馆做东,在东湖边梨园里面的水云居可观湖景的二楼,花了9千多元请我们一行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25日晚上会议结束后,位于汉口的武汉市美术馆又邀请我们去参观,并在汉口江边的湖锦饭店请我们晚餐。湖锦饭店也算是汉口著名的饭店了,使我想起了我和江姑娘一起在湖锦吃饭的情景,很是感慨。26-27日承办方湖北美院还安排与会代表去洪湖参观游览。
陪同刘坚、老尹、孙宁等哥们参观湖北博物馆,还和一帮人在湖锦晚餐后汉口江滩漫步放许愿灯,观夜色中的小外滩——武汉关,轮渡上赏长江夜景。长江夜景气魄远远大于运河,就是武汉很多景致略输于粗糙。感觉有重游故地之感,有点奇怪。邂逅了扬州老乡旧识、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解玉斌博士;还有广东希腊式美女、清华大学美女、湖美美女及北京天津美女帅哥等,还一同去飙歌......难得放松,不亦乐乎!

这个奖很多年轻批评家都曾经囊括在手,我印象中如盛葳、刘礼宾、鲁明君等人都在前一两年出现在名单里。扬州大学的贺万里博士好像是前年曾经获得大奖。这次获大奖的是天津美院的在读硕士生徐润泽。这次王志亮也在名单之列,他在中国人大读博士。还有广东美术馆的央美博士郭红梅等人。央美入选三个,恰恰都是易英现当代批评方向的博、硕、本,但央美的论文现实针对性较强,可以看出易英等人学术脉络的影响,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而且结果是23日下午才评选出来,连易英本人也不知情。这次很有趣,获前几位奖的还都是硕士生,博士都是排在后面。但,我认为与水平关系不大,因为此次获奖的硕士们大多拿的是自己的学位论文,有的文章竟然在2万字以上,论文引注、文献等也很规范,里面内容有的却没多大意思,核心观念创造力不是很明显,而博士们基本都是送的平时写的一些文章,在万字左右。评选只看论文本身,论文规范程度是他们这次非常强调的,组委会也表明说以后评选会注意篇幅,避免太长的文章失去阅读的兴趣,这毕竟不是硕士论文评选。这也提醒我们以后如果参加此类竞稿,还是要准备充足。
中央美院还是有学术眼光,这种当代艺术论文奖在国内好像就这一个,而且已经坚持了六年。央美从潘公凯院长就很支持,并已经纳入院级常设奖项机制里。中央美院的学报《美术研究》和《世界美术》也在国内美术学术性刊物里处于上乘。相比之下,中国美院的当代艺术研究就比较薄弱,缺乏对当代艺术学理的梳理和挖掘,以及对现象的评析。即使学院里有杨劲松、邱志杰、张培力这样的当代艺术家,但基本属于是凤毛麟角。国美学报《新美术》也大体控制在范、曹等人的学术体系下,基本属于他们的私家刊物,大多涉猎一些艺术史的研究,鲜有当代艺术方面的论文,缺乏包容性和学术的广度。客观上讲,即便有一些学科比较领先,中国美院整体的学术实力还是和中央美院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还不在实际的研究实力,更在于一种胸怀天下的学术情怀和广阔的包容度。中国美院要想真正成为一流美术学院,就不仅仅是把校园修得美轮美奂,更要广纳天下贤士,思维更加开阔一些。即便是许江这样的强人院长,也难以顾及更广的学术领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