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的春天

(2009-04-09 15:25:37)
标签:

武汉的樱花

樱园

地域审美

东湖泛舟

文化

分类: 鸣沙轩随笔

     武汉的春天

     武汉大学樱园的樱花    摄于2009、3

     武汉的春天就像武汉大学民国校舍前的樱花,短暂而美艳,令人可望而不可及。

     我去武大看樱花时就在想,为什么日本人会在武汉而不是其他城市大面积地栽种樱花?我想除了满足他们侵华时客居异乡的思乡情结和赏花癖好,他们肯定也考察过了,武汉冬天的阴冷和春天短促的气候显然也适合樱花的生长。以前很难理解日本人为什么把这么一个粉白的短促绽放的樱花视为国花,后来从宏观文化、地理、气候慢慢理解了日本这个岛国文明的根性。审美常常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民族的独特经历有关联的,独特的审美慢慢沉淀下来就成了文化。常言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惟其短暂,才有倍加珍惜的怜爱;惟其狭促,方见赏花时的心境融入。日本的老话“樱花七日”,边开边落,花期短,大和民族的品性中樱花影响极深。日本人从樱花绽放、盛开到凋谢的短命,体会到生命的短促和急逝。这和中国人追求博大、雍容和永恒性的审美是大相径庭的。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岛国文明与大陆文明相异性有关,总之,我认为日本人的很多审美具有极端性和畸恋性,就如三岛由纪夫这种另类的作家,是与其岛国文明特有的气候、人的性格休戚相关的。

    我觉得武汉这个地方与日本的这种特性有些相像。武汉是个令人无可奈何而又不得不强打欢颜去爱的城市。首先体现在气候上,夏天极端炎热的气候和冬天极端阴冷(这种阴冷只是相对于同等纬度的城市,谈到寒冷武汉还远远比不上北方的城市)的两极差异。我到了武汉才知道湖北人为什么脾气不好,有点“拐”,有时一言不合而常常会立马翻脸,气候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极端炎热与阴冷的显著气候显然可以把一个人平静而良好的心境破坏殆尽,因燥热环境而引发的躁动脾气当然会强烈地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何况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呢?

    极端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人群的性情变化具有某种普遍性。我来武汉前,客居西安的湖北人彭德先生就曾告诉我,很多武汉市民没有什么修养,行为处事很直接,常常在大街上就见到武汉人对骂。我来武汉后,骂街的情形倒是见得不多,但感觉到绝大部分武汉人脾气急躁倒是事实。相互争斗的方法也是比较直接,一点也不含糊含蓄。当然温文尔雅的武汉人还是很多的,但是我体会到的就如武汉的春天,短促而稀缺。

    武汉人常说武汉没有春天,往往是前几天还是阴冷的穿着厚厚冬装的天气,两日后却热得只能穿单衣。忽冷忽热的天气显然足以导致人的情绪改变。三月初我还在想何时去踏青写生,几日春雨过后,野外也满是绿色了。幸亏在这短促的春日里尚可有野外景色相以补充,否则城市里只有街头少女的绚丽短裙才能提示春日的到来了。楚史中记载,每当春日到来,楚国皇亲贵族就去云梦泽踏青赏花、游玩度假。我想云梦那一带春天肯定有格外吸引人的美景吧。不需要去云梦或者荆州这样楚国中心地域,武汉郊外也多少提示了一点昔日迹像。农家家前屋后往往遍栽桃花,初春季节,微青的田野中间以淡黄色的油菜花,以及如少女羞涩脸庞般的粉红色桃花,视觉享受加上呼吸清新空气体会到的嗅觉,这才真正让人感觉到武汉的春天居然有如此美妙之所在。如果有兴致,还可以两三个朋友去东湖泛舟。沽上一点酒,买一些下酒菜,到东湖边租上一条木船,任由船娘在湖上摇弋荡漾。春日东湖上的风既没有冬日的刺骨寒冷,又还没有夏天毒辣阳光的晒烤。前年好友徐骏律师来汉出差,我就买了酒菜然后我俩东湖泛舟体验了一回。至今我还记得徐君酒饱饭足后,坦露着肚皮呈现满足感躺在船头晒太阳的情景。我以为这是武汉春天中最令人回味的享受了,不知道两千多年前的楚国贵族是否也体会到了这种湖中泛舟的乐趣。

    在初春季节里油画写生也是不错的选择。来武汉后连续几年准备考博,春日里不是有课就是在埋头苦读,所以也鲜有时间外出游玩。我这两年住在郊外藏龙岛上,得以最近的距离观察并表现藏龙岛的美景。三月里带学生出去放风一般地野外写生是一个不错的兼顾方案,学生往往雀跃响应。我也常常利用周末选景油画一番,在野外作画我的越野摩托正好派上用途了,活动半径亦是大大增加。我以前很怕画树木和田野景致,觉得绿色层次很难表现。画了好几幅野外油画写生后,见到野外景色很是欢喜。只是这种优美景致藏龙岛上已快慢慢绝迹,已建成或正在建的别墅豪宅、校园新区往往侵蚀了原本自然的田园风光。秩序往往会改造天然美景。如今在藏龙岛上常可体验到的鸟语花香,使我恍若回到儿时有同样自然美景的故乡。我想过不了多久,这种景象也只能在更偏僻的乡间才能见到了。

     城市化的列车在隆隆向前,武汉的混凝土城市森林早已经堆砌而成。如今,春天在武汉这般工业化的大都市里已经很难体会到,可调节温度的空调慢慢把人们对于自然春天的怀想凝滞在一个个狭小的空间中。春天的温度已经变成城市化风景中随时均可消费的工业产品。我在想,武汉市民蜂拥室外看樱花的情景,也是在想急促地抓住这越来越短瞬的春天、体会稍纵即逝的生命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一年清明节
后一篇:武汉,武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