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大年初一到初七,央视二台举办了赛宝大会。几十件宝物渐次登场,让我们大开眼界,一饱眼福。
大多数人鉴宝主要还是以稀有材质、工艺及出身来判断其价值。据我粗略统计,清代宝物几乎占了一半有多。其中不乏材质稀少,为清皇宫造办处所督造。还有一些为扬州造,比如漆器、玉器、玻璃器皿等。说明明清时期扬州的工艺制作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我看好的很多文物价值及审美价值颇高的宝物却未获得很高评价。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得好,在古董当时价值高的到现在价值也相应高。当时不值钱的没被看好的,即使流传到现在也不会很值钱。想想也是。比如说明清两代从皇宫里流传出来的宝物,现在依旧以其材质的高档、制作的精良、器形的完美、流传的稀少占据着宝物的高价位,比如以紫檀、黄金料、高档玉料、景泰蓝等为料的器物。另外,像宋定窑的黑釉盘以其传世稀少、孤品傲视宝坛。
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也有一部分宝物,材质虽然很一般甚至很大众,但是纹饰或文物价值很高,也能胜出。像神鸟瓦当材质为陶器,多隆阿平叛图材质为木板,然而一为纹饰奇特——为神鸟造型,孤品;二为图样稀缺,也可能成为价值不菲的宝物。最令我感到惊奇的就是木版年画板居然登上了宝物多多的赛宝大会上。而且,获得了银奖的获奖提名,最后获得了铜奖。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越来越多的有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器物,其本身价值得到了证实或提升,相应的经济价值提升必然会成为升值空间较大的热手货。800元买的木版年画板能获得那么高的肯定,说明国内收藏的层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收藏主要是出于喜爱,同时限于精力和财力,以高古器为主。一则高古器的文物价值较高,而经济价值相对较低,我能够收藏得起,就是财力允许。二则像明清青花等器物,从我本人的审美来看,觉得不及战国、秦汉、唐宋器物等古朴雅致。这是主要原因。另外赝品也较多,辨别也相应困难一些,眼力很重要。三则我相信高古器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流逝,其文物价值、即使是经济价值也会成倍增值。四则国家界定出土文物均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禁止参加正式的拍卖,一旦解禁,经济价值将会大幅度增加。当然,我收藏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经济价值,而是审美需求使然,爱好也。喜爱是第一位,锻炼眼力也是必要的。看到好东西,有时限于囊中羞涩,拿下的魄力就差点了。能欣赏到很多奇珍异宝已属不易,所以一切随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