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武汉秋高气爽,天气出奇的好。下午去武昌中南舒家街旧家具店买了一个书橱,加运费共60元到家。
无他,只因为家里书太多了。这一年又添了书橱的三层。如果算上扬州家中以前的书,大概有四个书橱了。这样,腾出地来屋里可以整洁一些。
看书的确开卷有益,但是在这年头代价太高。不单单是购书费用。看书要花时间,那花在其他上面的时间就会减少。本来有时间可以卖点画,收几个徒,搞点钱。可因为喜爱看书,收入什么的自是递减。更要命的是,喜欢看书的人特有瘾,会沉在书堆里自得其乐进而乐而忘返。这种兴趣实在是太个人化了。老话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没有一个书生因此而发财或抱得美人归。我估计是痴心书生内心比拟或望梅止渴,要不就是自我安慰的招数。更有甚者,还编出那么多喜欢书的理由。要不就很鄙薄不读书的人,什么“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书香门第、耕读世家......但君不见,如今人与人相互衡量的根本不是什么书,而是房、车和银行里的存款金额......要命的是,这些读书的毛病都在我身上发现了。经常没事就去书店逛逛,看到中意的就忍不住掏钱买了。甚至忘记了本来去超市买菜或买件衣服什么的......而且,阅读面不断在扩大,经常看各种杂七杂八的书。什么人文,历史,考古,哲学,散文等等。有段时间对民俗以及版本学有兴趣,看了不少。前段时间又沉心看新石器时代考古、周秦汉唐考古以及楚文化方面的,一周前还在湖北出版大厦买了皮道坚的《楚艺术史》和祝重寿的《中国插图艺术史话》(补:这两天初看了,这本史话写得极烂,当时没细看。很多史料不准确,观点武断没有相应论述的支撑点)。因为看了不少楚文化实物精品,心里已经在寻思着怎么在楚文化中理出点头绪,理个几篇文章出来?
看了书长了点知识,就开始琢磨着想自己对此有什么心得,就想着写点什么。于是,就更加不务“正业”了。而且,自觉眼力比别人好了点,就喜欢对这个对那个说三道四。于是整出一些批评文章或商榷论文。洋洋洒洒数万言,自我感觉文笔清新,尖锐有针对性。自信心还很足,还自觉很在理。直言无忌。殊不知,国内学术圈那趟水可是浑浊的很。特别是美术界,有几个搞实践的看过几本实实在在书的?利益早已编织了一张大网,岂容他人在其中指手画脚?得罪人的事情就此开始,噩梦慢慢就降临了而自己却浑然不觉。
你说看书有什么好?特别是对于我,我可原先是小有名气的手艺人哪。调点颜料挥笔抹洒,或胡创点独特意境的物象。在如今艺术市场这么红火的情况下,换两钱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哪怕少点。非要去喜欢看书,自找苦吃不说,还影响自己的手艺正业。何苦呢?浮躁的时代自有他去,乐得在其中混水摸鱼不行么?
但是,古今中外在艺术上、学业上有成者,无不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沉心深思,博览全书。至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比较在行。不仅仅在手艺上(即技术上),更主要的,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思想,究竟有多少文化底蕴支撑,是大有讲究的。功夫在画外,一笔一划的修为其实在调颜料时就已分化开了。
我自横笔向天啸,去留油墨由他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