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文学类 |
我想许多人都是因为《人间四月天》才识陆小曼的,或者是在徐志摩的书中,在人们的感觉中她无非是个长得美艳、善讨男人欢心的交际花,并且挥霍无度、吸食鸦片、水性扬花。然而我在一些旧资料上看到陆小曼的真实照片并无半点俗艳之气,而是娇小玲珑,淡雅灵秀,着素衣布裙也别具风韵,清秀端庄的脸上一双微弯的眼睛似乎会说话一般,也难怪像徐志摩那样一位才华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也会倾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
陆小曼,也算是名门闺秀。父亲陆定,与孙中山同为同盟会会员,后为北洋政府财政部司长,还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后因“九六公债”发生停兑而倒闭,据说我国银行现有的零存整取的储蓄就是他第一个试办的。陆小曼曾就读于北京圣心学堂,精通英语和法语,学过西洋画,拜著名国画大师陈半丁学习花鸟画,贺天健学山水画,她的画跟她的人一样清秀脱俗,飘逸潇洒。十六岁就被被学校选派外交部参加接待外宾,担任口头翻译工作,从而成为北京社交界的名人。
十七岁由父母作主,嫁与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王赓为妻,由于王不懂女人的心理,不会体贴妻子,并且时常对陆小曼发脾气,造成陆的思想很消极。徐志摩原本是王赓的朋友,经常出入王赓的家中,看到俩人的不和,时常劝导陆小曼,加之两人之间性情相投,天长日久互生爱慕。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据陆忘年交王亦令的书中所写:“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王赓,美国西点军校毕业,虽是赳赳武夫,也很有文艺修养,陆嫁与他虽是受父母之命,但也并非不自愿,后来,感情破裂的原因,是由于王赓体力过人,可以整夜贪欢,陆不胜其烦,而仳离。”但陆小曼曾在日记中写道:“两性的结合是不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间最痛苦的一件事,认识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规劝我不要在骗人骗已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使我转换了生活的方向。”可见陆与王分离夫妻感情不和还是占主要的原因。
想当时一个有夫之妇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已大大的为封建思想所不容,更何况俩人竟冲破重重阻力最终结合。在20世纪的中国作为一个女人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又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这是我所不能想像的。就是在今天,恐怕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女人遇到同样的情缘都是难已决择的!就凭这一点,陆小曼这个女人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对于徐志摩的英年早逝,人们往往把一切过错都推到陆的头上。说如果不是陆的挥霍无度,徐也用不着为了省几个钱搭乘送邮件的免费飞机,最终因飞机失事而亡,死时才36岁!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想想徐的父亲乃商界巨富,如不是他不承认徐陆二人的婚姻,断掉儿子的支助,徐又怎会穷困到要同兼上海、北京两地大学的职,往返两地奔劳!徐著有《小曼与我》、《西湖记》、《爱眉小扎》和《眉轩琐语》,无一不是写陆小曼的。可见是爱触动了诗人的灵感,让他文思喷涌!换句话说:没有陆小曼就没有诗人徐志摩,俩者是互为因果的,如果说陆害苦了徐,那徐也害苦了陆!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徐的名诗《再别康桥》的末段。徐志摩是轻轻的走了,飞入了蓝天,可陆呢?自徐死后,终生素服,谢绝应酬,终日过着思念幽怨的日子!虽后与翁瑞午同居生活,也是迫不得已!
才貌双全的陆小曼偏偏终生与病魔纠缠在一起,饱尝了病痛的折磨,在与王离婚时,发现自己有孕,为嫁徐志摩决定堕胎,谁知手术失败,从此身体一蹶不振,并且陆还有昏厥之症,一昏倒就不省人事,而翁瑞午是著名的推拿医生,陆经他一推拿马上就醒,为此徐志摩生前跟翁成了朋友,经常邀他来家中小坐,翁也是世家子弟,会唱戏、画画、鉴赏古董,也可称得上是个才子。
至于陆小曼吸食鸦片,最初是为了减轻病痛,但终究是受了翁的劝说,就这一点,翁可谓是一个损友,尽管他是出自对陆的爱!徐志摩死后,陆身心俱碎,又没了经济来源,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离不开翁瑞午,加上翁家里藏画颇丰,时时对陆慨赠名画,以博陆的欢心,在后来俩人的同居生活中也很是凄苦,到最后,以变卖古董为生,几乎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翁虽不能算是一个好人,但他对陆的爱却是真诚的,陆的后半生全靠了他的照顾。
梁启超曾在给徐陆二人征婚时说:“徐性情浮躁,所以学问方面没有成就,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以后要痛自悔悟,希望二人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这位老人家在说自己弟子的时候,可谓慷慨激昂,只是不知他是否想起自己家中的三房四妾(其中包括一个二十妙龄的日本少女),可否应当!至少徐陆二人都是离婚再结合,还算遵照了一夫一妻制。我想老先生那么愤懑,还不是因为徐,而真正的原因是陆是个有夫之妇!如陆是个少女,他恐怕是不会反对的!这也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人的奇怪思维,男人再婚无可非议,女人再婚就是水性扬花,他们宁愿对着那些承载着女人血泪的贞节牌坊跪拜也不会推重像陆小曼这样追求真爱的女子,也许到今日还是如此!
http://www.xzmsw.com/upload/2005_12/temp_05121420124115.jpg小曼的画陆小曼,也算是名门闺秀。父亲陆定,与孙中山同为同盟会会员,后为北洋政府财政部司长,还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后因“九六公债”发生停兑而倒闭,据说我国银行现有的零存整取的储蓄就是他第一个试办的。陆小曼曾就读于北京圣心学堂,精通英语和法语,学过西洋画,拜著名国画大师陈半丁学习花鸟画,贺天健学山水画,她的画跟她的人一样清秀脱俗,飘逸潇洒。十六岁就被被学校选派外交部参加接待外宾,担任口头翻译工作,从而成为北京社交界的名人。
十七岁由父母作主,嫁与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王赓为妻,由于王不懂女人的心理,不会体贴妻子,并且时常对陆小曼发脾气,造成陆的思想很消极。徐志摩原本是王赓的朋友,经常出入王赓的家中,看到俩人的不和,时常劝导陆小曼,加之两人之间性情相投,天长日久互生爱慕。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据陆忘年交王亦令的书中所写:“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王赓,美国西点军校毕业,虽是赳赳武夫,也很有文艺修养,陆嫁与他虽是受父母之命,但也并非不自愿,后来,感情破裂的原因,是由于王赓体力过人,可以整夜贪欢,陆不胜其烦,而仳离。”但陆小曼曾在日记中写道:“两性的结合是不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间最痛苦的一件事,认识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规劝我不要在骗人骗已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使我转换了生活的方向。”可见陆与王分离夫妻感情不和还是占主要的原因。
想当时一个有夫之妇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已大大的为封建思想所不容,更何况俩人竟冲破重重阻力最终结合。在20世纪的中国作为一个女人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又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这是我所不能想像的。就是在今天,恐怕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女人遇到同样的情缘都是难已决择的!就凭这一点,陆小曼这个女人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对于徐志摩的英年早逝,人们往往把一切过错都推到陆的头上。说如果不是陆的挥霍无度,徐也用不着为了省几个钱搭乘送邮件的免费飞机,最终因飞机失事而亡,死时才36岁!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想想徐的父亲乃商界巨富,如不是他不承认徐陆二人的婚姻,断掉儿子的支助,徐又怎会穷困到要同兼上海、北京两地大学的职,往返两地奔劳!徐著有《小曼与我》、《西湖记》、《爱眉小扎》和《眉轩琐语》,无一不是写陆小曼的。可见是爱触动了诗人的灵感,让他文思喷涌!换句话说:没有陆小曼就没有诗人徐志摩,俩者是互为因果的,如果说陆害苦了徐,那徐也害苦了陆!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徐的名诗《再别康桥》的末段。徐志摩是轻轻的走了,飞入了蓝天,可陆呢?自徐死后,终生素服,谢绝应酬,终日过着思念幽怨的日子!虽后与翁瑞午同居生活,也是迫不得已!
才貌双全的陆小曼偏偏终生与病魔纠缠在一起,饱尝了病痛的折磨,在与王离婚时,发现自己有孕,为嫁徐志摩决定堕胎,谁知手术失败,从此身体一蹶不振,并且陆还有昏厥之症,一昏倒就不省人事,而翁瑞午是著名的推拿医生,陆经他一推拿马上就醒,为此徐志摩生前跟翁成了朋友,经常邀他来家中小坐,翁也是世家子弟,会唱戏、画画、鉴赏古董,也可称得上是个才子。
至于陆小曼吸食鸦片,最初是为了减轻病痛,但终究是受了翁的劝说,就这一点,翁可谓是一个损友,尽管他是出自对陆的爱!徐志摩死后,陆身心俱碎,又没了经济来源,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离不开翁瑞午,加上翁家里藏画颇丰,时时对陆慨赠名画,以博陆的欢心,在后来俩人的同居生活中也很是凄苦,到最后,以变卖古董为生,几乎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翁虽不能算是一个好人,但他对陆的爱却是真诚的,陆的后半生全靠了他的照顾。
梁启超曾在给徐陆二人征婚时说:“徐性情浮躁,所以学问方面没有成就,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以后要痛自悔悟,希望二人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这位老人家在说自己弟子的时候,可谓慷慨激昂,只是不知他是否想起自己家中的三房四妾(其中包括一个二十妙龄的日本少女),可否应当!至少徐陆二人都是离婚再结合,还算遵照了一夫一妻制。我想老先生那么愤懑,还不是因为徐,而真正的原因是陆是个有夫之妇!如陆是个少女,他恐怕是不会反对的!这也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人的奇怪思维,男人再婚无可非议,女人再婚就是水性扬花,他们宁愿对着那些承载着女人血泪的贞节牌坊跪拜也不会推重像陆小曼这样追求真爱的女子,也许到今日还是如此!
前一篇:花样年华-张曼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