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和波罗蜜

(2006-06-13 11:24:47)

 

 

 

昨日收到一短信:“某小学上语文课,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问学生孔融为什么会让梨?在交上来的答卷中,答案可以分为一下四类:

1.     梨烂了

2.     孔融正好牙痛

3.     这样好叫拿梨的人帮他作业

4.     为了要成名

老师晕倒。

 

今日我做了一个小测验,随便问问同事,大家习惯听“般若波罗蜜”了,但是“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呢?

答案有如下几类:

1.         一种水果

2.         咒语

3.         菠萝里的蜜

4.         周星驰说的咒语

 

看了前面的短信,我们会一笑,看了这个调研我们觉得没什么,很正常。

对于那些学生来说,他们也觉得这样回答很正常,没有什么好笑的。

按照惯例我们会批评学生怎么连中国传统的礼仪都忘得一干二净,同时感叹:现在的孩子,唉!

但这里要说的是沟通的问题。

仅仅以我们的价值观来判断事物,事物是一种样子;用别人的价值观来判断事物,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正所谓“事异时移,变法宜矣”。老同志也可能遇到新问题。我们常说的创新就是这个意思吧。

写短信的人是智慧的;学生是无辜的;我们是幸运的。

我呢?是无聊的。呵呵。

 

(注:“般若”即大智慧;“波罗蜜”即达到彼岸,意为大彻大悟。“般若波罗蜜”即为靠大智慧达到彼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前言
后一篇:茫然一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