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个剧。
(2015-05-27 14:53:47)
标签:
情感孩子老妈学区房家长 |
追了一段剧,《虎妈猫爸》。和老妈、先生一起追,实属难得。
电视剧还没结束,就在网上看到了总结:男人=工作。女人=工作+孕期+哺乳期+照顾孩子+服侍丈夫+赡养老人+应付家庭琐事+身材走形+皮肤衰老+对付突发状况……深有感触。
赵薇饰演的虎妈形象,刚开始看头两集,总有点别扭。或许,是明星光环太过耀眼的缘故,老妈在前几集的时候,总忍不住说“小燕子……"几天后,就能熟悉地张口闭口”胜男胜男“了。虎妈的角色,虽然有些疾言厉色的味道,但那种心急火燎的状态,许多当妈的人都说:感同身受。
剧中所呈现的隔代教育冲突、东西方文化差异、择校问题、学区房、职场压力、家庭、婚姻关系等等,是年轻一代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最具体、最现实的问题。这部剧追到一半的时候,是有些焦虑和恐惧的。虎妈毕胜男,基本是一个快被逼疯的状态,很担心自己未来会像虎妈那样。为了让女儿上重点小学,卖房子,换学区房,让孩子晚上学一年,给孩子报课外才艺班……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虎妈的理由,让人无法反驳。
看着剧,问先生:将来,你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这个问题的那一刻,像极了电视剧中的虎妈和猫爸。剧中,虎妈和狼爸的教育理念,虽然表现的有些极端,但确实是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逃脱不掉的一种现实无奈。
朋友的孩子,小学二年级,每天放学,写完作业,要练琴、画画、写字,英语,时间分秒必争,周末被各种课外班占得满满的,小小孩子,书包比大人的背包沉,时间比大人上班紧。而孩子所完成的这一切,基本都是由妈妈陪伴着。这样的现实,孩子很可怜,家长更可怜。可是,在如此惨烈的教育现实竞争中,谁敢和孩子一起停下来呢?
有一位孩子的妈妈,在微博中写道:过去,我对孩子很放纵,很崇尚猫爸的快乐教育,但是,看完剧,我觉得不能任由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了,要开始管了。
对于顶着考试、升学压力,在棍棒下长大的七零八零后家长来说,最最不想要的,就是让孩子重复自己童年的经历。可是,对于现实和未来的焦虑,他们有意无意地,像剧中虎妈一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复制了自己的童年。
曾跟一位朋友聊过关于中西方教育的话题,其中有一句话,思考至今:如果孩子不是移民国外成长、生活,不再回来的话,还是不要让孩子接受纯粹的西方式教育,因为他(她)未来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不是他(她)快乐成长,就可以应付得了的……
剧中,每一种教育理念都在虎妈身上有所折射,而虎妈对于每一种理念也都有着积极的反思。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是有缺陷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每个家长都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改正,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法。所以,孩子的教育过程,是家长的再一次成长。
当然,所有艺术作品的结局,总是圆满的。现实,会比电视剧复杂一百一千倍,除了孩子教育、婆媳关系、夫妻情感、职场绿茶、清纯小三……还会有更多的琐碎和挑战。这些,都需要现实中的你我,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耐心,去应对和解决。
看完剧,先生调侃我:记住没有,女人太执拗、太好强了,就会不可爱滴;我反击:猫爸的不主动不拒绝、暧昧不清,是很可怕滴,我可没有毕胜男那么好哄……要不,我们不要生孩子了,好不好?老妈在旁边厉声说:啥事儿都别想那么复杂,自己吓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就自然有解决办法了……
好淡定的老妈,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