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往来也朋友
(2010-08-11 14:10:21)
标签:
文化 |
分类: 随笔 |
/冬青树
朋友,长时间不相往来,还算朋友吗?就一般人来讲,会认为这等人不算朋友,朋友嘛,就得来往频繁,相处近乎些,这种看法或说法不为错,但有它的表浅性。
在日常生活中,不相往来的朋友还是不少的,因多方面缘故,不可能保持经常性的往来与联系,但还没有走出朋友的行列。
我就有这样一批不相往来的朋友,一年到头,只在春节里打个电话或发个手机短信,问候一下,祝贺春节,彼此感到满足。这样的简单,传递着不尽的情谊与快乐,因为各自心中没有放下朋友,彼此牵挂着、惦记着。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兼好友,就是这样的平时不相往来,而只是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春节里发发短信的朋友。这种状况,我们彼此保持了三十多年,现在继续保持着、坚守着,丝毫没有淡化朋友之情。我们相隔两地,路有几千,一般很难见面。以前因工作关系,走动较多,时不时还见上一面。现在这种机会没有了,见面系数几乎等于零。但朋友情谊系数还是大于零,保持着恒温。
我与这位朋友的交情,在平时所有不相往来的朋友中,是建立朋友关系最早、时间最长、情谊最深的一个。这种关系始于一九七三年八月,那时,我们同在一个野战军,被部队推荐上大学,并参加了入学考试,我们双双被某军医大学录取。我作为一名干部学员,受军里指派,作为本军八名战士学员的领队,负责带领他们安全顺利地跨进军医大学大门。在这八名战士学员中,有我这位朋友。
走进军医大学,我和这位朋友分到了同一个班,他当班长,我给他当助手——副班长。时间不长,他因资历短浅不服众,被学员队领队免去了班长职务,我就任了班长,他继续留在了我这个班,当一名普通学员。四年大学生活,我们相处甚好,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他支持和维护我,我爱护和关心他,携手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大学毕业,我们各自走向两地,我被原来大军区挑选分到了一所军医学校当教员,他回到了原来部队当医助。一九七九年,他有幸参加了对越作战,在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救护伤员,荣立三等功。为此,我向学校积极推荐,把他调到了军事医学教研室当教员,我们又相处在一起了。这时,我已在学校机关当副科长了,不久当了科长。他因家里一些情况,两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爱人身边,在一所部队医院机关工作,再以后转业到了地方,在多个部门工作,由于他发奋努力,积极工作,几年后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我在部队的职位也不断攀升,职位高了,我也没有忘记这位老同学、老朋友。
后来的情形,如文章开始所说。往来不多情谊在,不相往来记在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不在乎往来形式和数量,只要保持着朋友的质量和情分即可,我们做到了,今后还是这样去做。平时不相往来的朋友,在心中默契,足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