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树
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既是山东省的省会,也是泉水之都,还是历史文化名城。地理坐标更具特色,三面环山,一面紧邻黄河。济南的自然人文历史,美在人们心中。作为一位入驻济南已十几年的异乡人,也为之骄傲。
笔者在此撰文不说济南已定格的美丽和自豪,而是说一说济南这座城市变化中的美。这变化中的美,最让笔者感受之深的要数城市的道路。
前几年,济南市的道路,没有给市民和外地游人留下多少好的印象,心目中没有生出多少省会城市、大都市的自豪感,倒存有一丝丝生畏感:道路狭窄,路面不平,车多路少,人车抢道,卫生较差,特别是背街小巷的道路更是让人无法行走,晴天满路尘土,雨天积水成河,夜晚则是漆黑一片,发亮的地面确是“美丽陷阱”—水洼地,真可谓人出行难,车行驶难,交通让人难满意。
笔者认为,城市是有生命的,道路是城市的骨骼、经脉。骨骼让城市的框架舒展,经脉使城市的肌体更加鲜活。特别是作为省会城市,其道路更是如此,有着深厚的人文元素和底蕴。道路托起济南城市的鲜活生命,承载济南乃至全省人民的期望,也留下来自全国和世界客人的脚印和心语。
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给省会济南城市建设带来大发展、大变化的难得机遇。济南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奋发有为,整体规划城市建设,科学治理城市道路。在这短短的几年中,济南城建总投资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和,济南城市建设水平提前了10年。济南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城市道路的变化更为直观、更为欣喜,让人们津津乐道,因为,没有路寸步难行,没有好路寸步难乐。
济南市城市道路的新变化为这座省会城市、泉水之都和历史文化名城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张力。让这座城市的人与车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城市道路的“通畅、宽敞、漂亮”。
笔者感到,济南市道路变化最亮点体现在“十路”、“十桥”上。这“十路”是:经十路、泺源大街、经七路、解放路、泉城路、经四路、花园路、大纬二路、顺和高架路、二环东路;这“十桥”是:燕山立交桥、玉函立交桥、八一立交桥、北园高架桥、北园立交桥、顺河高架桥、顺河高架铁路桥、天桥、纬六路高架桥和二环东路高架桥。这“十路”、“十桥”,是济南市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和交通枢纽,是近几年来新建、拓展和改造的重点路桥工程,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路桥宽敞、平坦、俊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还有花草点缀,人车各行其道,礼让斑马线的新风在城市的道路上吹拂。座座立交、条条高架桥和路边楼房都进行了夜景观亮化,夜幕降临,路桥两旁华灯初放,高大楼群霓虹灯流光溢彩,成为济南市一道道靓丽风景和空中彩虹。
还有那近2000条背街小巷的道路告别了昔日的旧貌和难堪,路通了、路宽了、路平了、也安上了路灯。
有了“好马还需配好鞍”,城市道路有了大改观,还必须配有相适应的交通车辆。以保证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适。这几年,公交系统投入了大量资金,几乎将所有市内运行的公交车都进行了更新,还推出3条快速公交线路,笔者乘坐最多的就是快速公交BRT,感觉安全、舒适、快速。城市的出租车从车型、品质、卫生和服务都有了大的改观。
城市道路管理与道路建设一样重要,而且有甚之。济南市重视了道路的管理,以人为本,突出安全,严格法制,维护秩序、畅通道路、方便人车,通过多方努力,齐抓共管,较好地克服了“过去道路没修几天随意‘开肠破肚’,道路处处是‘补丁’以及道路脏乱差、占道摆小摊等不良现象。泉城义工、微笑服务、排队上车、礼让斑马线、路旁文化墙等,让宽敞、平坦的道路增添光彩,路畅人和,济南更美了,越来越有大都市的样子。作为一位济南市民感到自豪,外地游人也会陶醉。
笔者认为,城市道路建设既是市政建设,也是民生工程,条条道路、座座路桥,把广大市民的心声与党和政府的作为紧密相连。济南市委市政府,为民谋福祉,注重民生、触摸民心、倾听民声、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服务民利,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济南市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的成就,就是最好的注释。
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是动态的,任重道远,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有力促进了济南市道路建设与管理。全运会之后,城市的道路建设与管理不能放松,要继续抓下去,保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彰显省会城市、泉水之都和现代都市的品位、功能和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