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把端午节变成“粽子节”

(2009-05-26 16:00:00)
标签:

杂谈

端午节

内涵

意义

分类: 杂谈

/冬青树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今年的端午节在风和日丽的夏初来到国人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庆祝端午节,现今最普遍也是最实际的一件事儿或主题,就是吃,与春节吃团圆饭、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一样,端午吃粽子。吃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但不是全部的意义所在。端午节其精神内涵远不只是吃。吃粽子不单是饱口福、获甜蜜,而吃中和吃之外大有文化、大有学问、大有内涵。如果端午节只限于吃粽子,一切无知无晓,那就变成“粽子节”了。

    端午节上古时代就已存在,原本为民间水乡祭龙祭神的习俗。在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五月初五是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最主要的活动是吃粽子和竞渡,粽子投入水里常为了祈求蛟龙不再兴风作浪,而竞渡用龙舟也是为了向自然传递人类的敬畏之心。端午前后,正是蛇虫百脚侵入住宅的时节,到菜场买几把菖蒲和艾叶挂上家中门窗,挂到端午这天放进火盆里点燃,在住宅里外熏一熏,可确保一个夏天家中不生蚊虫。孩子胸前挂着香袋,袋里的香料据说可以驱蚊。大人醮一点雄黄酒在孩子脑门上画个王字,天渐渐热了,雄黄可以驱疫排毒。由此可见,端午节的种种习俗不单单是仪式,很多都是有实际用途的。2000多年,端午一直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它更是精神层面的节日,寄寓了人们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端午节后因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发展起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共识”。诗人屈原忠贞爱国,为满朝奸邪所不容,楚怀王不辨忠佞,将屈原贬至南方荒蛮之地。报国无望之下,屈原抱石投入汩罗江。屈原死后,人们自发地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为使诗人免于鱼虾的啃啮,大家在端午那天向汩罗江大量抛撒糥米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也由此推而广之,传承至今。人们自发地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便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节日,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流传。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从一个类似节气的一般的民间节日变成了国定节假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重要,人们在国定节日里依照当地的习俗过节,记住端午节、享受端午节、传承端午节,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其“薪火相传”,把节日实实在在地过起来。同时,也要求与时具进,推陈出新,传统文化中融入现新文化,不断挖掘节日新元素,积极拓展节日文化活动形式和内涵,真正让端午节成为凝聚中国人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实践载体,不再让“吃”成为过节的惟一永恒主题,不把端午节变成“粽子节”。

    祝朋友们端午节开心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