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2017-01-25 10:30:08)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育儿

分类: 心灵故事
小时候,我们会想出一大堆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最主要的一个推论就是:我们一定是坏孩子,因而把父母推得远远的,责怪是他们造成我们的不快乐,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个令人不安的想法,认为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错。
你的“付出”是出自真心,还是履行义务?
我经常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我总是倾向于把亲密关系的成功当作自己的责任。我必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必须确保我的家人都很满足而且健康。我必须当一个很棒的情人,成为拥有丰富资源的供给者。

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孤零零地坐在人行道的边缘,疑惑着是什么原因让我的家人这么不快乐。我的情绪从悲伤转为罪恶感又转为愤怒。我觉得难过是因为我认为既然家人不快乐,他们就没有足够的爱可以给我了。这种想法引来了罪恶感,我觉得自己是家人不快乐的原因。难怪没有人爱我了,大概我光是出生就给大家带来了麻烦吧。
 
然后我开始生气。他们还是应该爱我的——尤其是我的父母。我的家情况这么糟又不是我的错!在这个情绪转变的过程中,我把自己不得人爱的罪恶感怪罪在家人的头上。有些人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

不管我是个什么样的小孩,他们都应该爱我、接受我。但是很显然的,他们没办法尽到对我的责任。所以在五岁的时候,我就已经赋予自己一个徒劳的任务,就是去改善我的家庭,让家人变成一群快乐的、团结的、爱我的人。从那时候起,这就一直是我的责任。

只要简单地研究一下自己对“好”和“不好”这两个词的感觉,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在做牺牲。而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如果你说“不”就会有罪恶感,说“好”又不觉得快乐的话,那你大概就是因为罪恶感在做牺牲。

小时候我们会扮演许多种牺牲者的角色来让自己觉得自己是好人,因而抵消不断攻击我们的罪恶感。我很确定自己不是唯一一个因为让爸爸妈妈生气而感到罪恶的小孩。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麻烦制造者、负担或毁灭者。
 
当你的亲密关系走到了内省的阶段,你会开始质疑你的“付出”有多少是出自真心,又有多少纯粹是出自义务感。你已经厌倦了牺牲的行为,而且不得不问自己,在跟伴侣相处的这段时间里,你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做过你自己。

如果你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会怪罪伴侣,觉得都是对方逼你的;但如果你能对自己诚实,就会了解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你小时候做出的牺牲的翻版。

亲密关系里,你在扮演哪种角色?

如果小时候你是“英雄”型的小孩——成绩优秀,或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煮饭烧菜一手包办,或是田径队的明星队员——那你长大以后,还是会扮演英雄的角色,总是给家人最好的,而你自己在工作上一个人当三个人用,还不会生病或疲倦。对了,你还可能是家长会会长,以及男女童军的领袖(也许我太夸张了,但是你了解我的意思)。
 
如果小时候你是个“隐形人”,在家里总是轻手轻脚的,讲话总是轻声细语,从来不造成骚动,那么你长大以后,会尽量避免跟伴侣冲突,就算发生冲突,你也会溜之大吉,心想——像你小时候一样——你一出现就会造成别人不快乐,所以消失对大家都好。
 
如果你小时候是个甜美、讨人喜欢、有魅力的“小可爱”,那么在你的伴侣心情低落时,你可能会觉得有义务当个甜美、鼓舞人的人。这以前对爸爸妈妈都很有效的啊!

如果你是“代罪羔羊”或“问题儿童”那一型的,你就会招惹伴侣来攻击你,让对方把自己的悲惨都怪罪在你身上,因而减轻对方的挫折感。如果伴侣能够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会好过一点,而你认为,让自己为伴侣及家人的悲惨负责,就能偿还你的罪恶。
 
如果你是“烈士”型的,你就会牺牲自己的生理、情绪或心理上的健康,把所有的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并且因而捐躯(如果有必要的话)。如此一来,你所爱的人就会守着你的病床或墓碑而忘记自己的不快乐。这样你们就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就像你小时候所做的一样。
看完以上的所有类型以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扮演了其中一种以上的角色。史匹桑诺博士指出,这五种主要的牺牲者角色,是大部分人成长过程中所选择的。

当人们为伴侣扮演这些牺牲者角色时,他们在付出的时候得不到真正的喜悦、趣味,或平静。
牺牲会以三种方式来危害你的亲密关系
第一种,是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牺牲,因而感到愤恨。这种愤恨会转变为对伴侣的排斥,甚至是仇恨。你会认为对方期望你所做的事是没有回报的。

第二种,具有毁灭性的影响是,为了摆脱不断牺牲的模式,你会做出完全相反的极端行为——就像我朋友那样——并放纵自己从事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
 
第三种,是末日的征兆,就是心力交瘁。你因为不断地牺牲而感到精疲力竭,这时候,你会很想一走了之,以免自己发疯。会有这样的结果,多半是由于你不愿意诚实地面对真正造成你牺牲的原因。

在亲密关系陷入困境的时候,如果你听到其中一方说:“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给你了,但是我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那就表示,这个人已经因为不断地牺牲而濒临崩溃边缘,要不然就是准备一走了之了。不幸的是,这个人所付出的,其实并不是“最好”的。
 
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这样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你是听从自己的心在做事,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付出对每个人都好(要记得,所谓的“每个人”也包括你自己)。

如何为牺牲画上句号?
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爱,或为了了解爱,那么你就只会注重付出的过程,并且了解只有在真心付出的时候,你才会用开放的心去“接受”。
 
想要为牺牲的模式画上句号,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觉以及负起全责。如果能为自己的生活百分之百负责的话,我们就会了解,牺牲者的角色其实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认定是父母或家人逼迫我们做牺牲并怪罪他们是很容易的。也许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牺牲者的角色。

也许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需要爱,或是希望付出爱,却选了错误的方式。又或许,我们做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活下去。不管动机为何,我们必须了解,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个责任,就能得到做出更好选择的力量。

来自真心的付出,会让你更了解自己

“觉知”对我们的意识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觉知能让不实的事物变弱,并让真实的事物变强。如果你能用完全的觉知来处理负面的情绪,很快你的情绪就会变成能量。如果你用完全的觉知来看待充满了爱、喜悦或祥和的感觉,那么你心中的爱、祥和或喜悦就会增长。这些美好的感觉,会增强到你所能承受的极限。
 
如果你有觉知,能够发现是哪些感觉和情绪迫使你做出牺牲,最后一定会发现采取牺牲者的角色对亲密关系一点帮助都没有。虽然不断地牺牲既伤神又没有回报,我们还是会继续下去,因为做出牺牲很容易,但要面对我们看似高贵的行为背后的折磨和罪恶感却难得多。

要了解牺牲的行为对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帮助,摒弃这样的行为并且面对心中的“折磨者”和“坏人”,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能保持自觉,不做评判,并且决心对自己诚实,就能慢慢地改变。
 
只要你有意愿、有决心,就能摆脱“牺牲者””折磨者”和“坏人”的影响,而选择对伴侣付出你真正想付出的东西。真心的付出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
 
本文选自《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2017年中心工作坊时间安排
2017年3月10-12日 《内在合一工作坊》
正在报名
2017年4月14-16日 《内在觉知工作坊》
正在报名
2017年5月6-12日《导师班》
正在报名
2017年6月9-11日《唤醒父母工作坊》
预约报名
2017年7月7-9日《内在阳光工作坊》
预约报名
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您的心灵家园
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经国家民政部门注册,是一家以心理与健康为研究内容,集身心研究、讲座、培训、教育、团辅、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心理应用平台。
中心讲座实景如下:
中心讲座走进全国金融系统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讲座走进教育系统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讲座走进大型企业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讲座走进卫生医疗系统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讲座走进企业家联盟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讲座走进女性服务系统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讲座走进山东省大众讲坛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讲座走进传统文化机构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讲座走进新闻媒体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服务号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专家号订阅号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微信号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中心服务内容概况

一对一咨询
 心理顾问
心灵成长工作坊
公益沙龙
企事业讲座
【公益】
中心每周都有公益讲座,
可以随时关注中心公众平台。
如有困惑可加以上微信。
【讲座主题】
职场篇、财富篇、家庭篇、健康篇
【心理顾问服务】
个人心理顾问、家庭心理顾问、企业心理顾问
【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内容】
情感调适、学生心理、家庭维护、儿童问题、职业指导、其他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顾问服务
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