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2016-06-07 14:22:34)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育儿

分类: 心灵故事

 

觉察并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平面,它是存在于三度空间之内的。第一度空间是它的宽广度,第二度空间是它的深度,第三度空间则是它的时间。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觉察的宽度

   觉察的宽度:注意那些我们平常避开、逃避、不愿意看到的

学习觉察首先要看我们是不是觉察到所有的宽广面,有没有将自己的觉察扩散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谈到每一个觉察,都包括洞察与觉醒。觉察像是一个探照灯,你照到哪里,它就会在那个地方觉察到更多的东西。

   尤其觉察是有选择的,我们经常选择去觉察自己想要觉察的东西,这样的方式也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称之为“强化”。觉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觉察那些我们平常避开、逃避的、不愿意看的。当然在那种觉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痛苦,但是没有一朵美丽的花不是开在痛苦的深渊里,觉察需要极大的勇气,尤其是我们要去觉察平常所避开、不愿意承认及面对的。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觉察的深度

   觉察的深度:行为→思维模式→感觉→情绪→伤害→恐惧→渴望→价值体系

   觉察的第二度空间是深度。潜意识就像一座冰山,是无限宽广而且无限的深。冰山所露出来的一角,仅仅是表面上我们看得到的一个行为—当然也有很多人连自己的行为模式都没有觉察到。

   所以觉察要往深处去探索:首先你有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然后再看看自己的行为之下还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造成你的行为;在思想的下面还有所谓的感觉,比感觉更深的地方有情绪,比情绪更深的地方有所谓的伤害,比伤害更深的地方有害怕、恐惧,而比恐惧更深的地方有渴望、欲求的失落与满足,而在其下还有我们的价值体系。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觉察的时间

   觉察的时间: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故事保留一只眼睛、一分能力

   觉察第三度空间是时间,也就是说当你和外缘接触时,是否留一只眼睛看自己生命里的发生?我们称这种觉察为无间的觉察。

   当看到一个让你不舒服的人,你是否在当下就能停下来看一看:“我这个不舒服到底是什么感觉?他的哪一部分、什么特质让我不舒服?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想要我做些什么?我对这种感觉是不是一直都很熟悉?”就像这样,在平常的生活里,碰到每一个发生、每一个外缘的刺激时,都能保留一分能力及一只眼睛来看看自己,而不是就此武断地认定对方是一个讨厌的人,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事实。真正的事实是:它只是自己生命里的一个投射,它可能与你生命里的某一段经历有所关系。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不论在吃饭、走路、睡觉、吵架时,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能随时与自己的内在发生在一起,就是无间的觉察。所以觉察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觉察有宽广度、深度和间性。如果你开始往生命潜能觉察的领域里走,请试着不断开拓自己的宽广度,勇敢地去接触过去所避开、所没觉察到的部分,经历更深的地方,去觉察更深层、更深处的内在,从行为进入自己的思想、感觉、情绪、伤害、害怕与渴望需求的失落,直到更深的价值体系,把握住生命的每一时刻、每一个机会,去做无间的觉察。

   觉察是无法速成的,唯有下越多功夫,才能觉察的更广、更深的无间。觉察之后可以做出更多不同的选择。我们不会再像过去那般,被自动化的反应所控制着。换句话说,我们将逐渐成为自己的主人。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邀请您走入“内在觉知”工作坊!!!

透过自我觉知,看见、接纳,内在转化了,所有的内在抗拒、评判、纠结停止了,外在的事情或许还在延续或发生,但你知道它已经只是个事情,而不再是个问题。

觉知解决的不是外在的事情与问题,更不是解决别人,而是解决了自己——自己的内在转化。

在觉知之前,人的行为基本都是内在制约下的反应,如程序,模式、负荷等,人没有真正选择的权力,毫无“自由”可言,似乎你的大脑永远知道如何做,但你就是无法自主。所以,觉知之前主宰你的是一堆程序,而不是真正的自由的“人”!

觉知,是将潜意识甚或无意识中潜藏的程序,“浮现”成让你能“看见”的。当看见这些一直影响你的想法、话语、行动的模式(或称程序、制约、负荷)后,才会有内在的自由,有了选择的权力,之前一直都是习性的反应。只有“看见”,才能“松绑”,才能自由,才能智慧浮现。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你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本无问题,是你的不觉知,才让它成为了问题;需要解决的不是那些问题,而是你。生命也不是来解决问题的,而是透过生活工作的经验与体悟,活出自己,认识自已。

“内在觉知”工作坊,需要你放空自己,用你的心,全方位感受,全然的投入,你会发现开启与转化即刻开始。 这一切都会自然发生……当你从这里走出去时,你会拥有一把叫做“觉知”的钥匙,只要你在,心在!

【适合人群】

渴望成长幸福,或在成长中有困惑的朋友

渴望心灵解脱,渴望从内在到外在绽放自己的朋友

渴望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通畅,或目前你的关系堵塞纠结,正寻求解决方法的朋友

渴望孩子健康成长,或者孩子教育和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朋友

渴望身心健康,或身体总是出现状况的朋友

渴望找到自己问题真正症结的朋友

参加了很多课程,认为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朋友

在事业与财富上遇到瓶颈,需要突破的朋友

【课程收获】

走在觉知路上,不再需要别人的劝说与说教,自己就能走出困顿与纠结;

走在觉知路上,你的家庭不再需要别人调解矛盾,就能达到自然和谐;

走在觉知路上,你的事业和团队,不再需要解决冲突,就能高效工作业绩好;

因为——走在觉知路上的朋友,都在自己“发现”自已!自己“解决”自己!

【课程提示】

你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人能帮助你,但没有人能替代你,唯有靠你自己。 无论老师给你讲述多少理论,如果没有通过实修让它们成为自己的实际经验或体验,那这些理论、道理都不会真正属于你。身心的改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你不断坚持觉知实修功课,改变会在潜移黙化间发生。

【时间地点】山东济南市莲台山风景区 周五-周日

【成长投资】3980元(含场地费、教材、课间点心、茶饮、不含个案费)如需做个案500元/次

复训600元

【精品小班,额满即止,无法预留名额,以完款为序】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扫一扫阅读更多心灵智慧

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导师李小舟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资深心理督导师

专栏作家

心理学家

家庭教育专家

婚姻情感专家

企业EAP高级讲师

妇联、团省委、民政局等机构特邀心理专家

“大众讲坛”主讲嘉宾

传统文化协会理事

北京社会科学院全人心理学院研究员

全国各大媒体专栏作家和心理点评专家

新浪情感名博、新浪女性频道特邀心理专家

出版女性心理书籍《自立的女性最美丽》

    近20年的心理职业生涯,既是一个心理专业服务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一次又一次自我心灵成长日渐成熟深厚的灵魂之旅。

    小舟老师融会贯通并整合出四个阶段的系列心灵成长课程:“唤醒父母”“内在阳光”“内在合一”“内在觉知” 四个阶段的心灵深度成长工作坊。涵盖了个人心灵成长,在亲子关系中成长,在情感关系中成长,在家庭关系中成长,发现真正的自己,活出最佳生命状态!

讲座主题:

职场篇

1、修炼阳光心态,提高幸福能力

2、拥抱生活,关爱自己 —女性如何爱自己

3、找准角色定位,成就幸福职业生涯

4、提升正能量,活出人生最佳状态

5、成功职场与幸福家庭

6、做智慧女性,过富足生活

7、理顺情绪,提高工作质量

8、告别压力,提高工作品质

财富篇

1、如何吸引财富

2、心灵状态与财富丰盛

3、破译财富的密码

4、和谐人际关系,创造财富丰盛

家庭篇

1、夫妻关系相处之道

2、亲子关系相处之道

3、和谐家庭关系,成就幸福人生

教育篇

1、培养无限思维的孩子

2、家庭环境与孩子心理健康

3、陪伴孩子走过青春期

4、破解孩子的心灵密码

健康篇

1、身体健康的心灵密码

2、关注身体健康,经营和谐人生

QQ联络:1216429298 445851261

心理咨询预约:0531-69987003 、13165133783

小舟微信号:xz9885xz

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微信号: yg69987003

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jnygxl.com/

中心地址:济南阳光100国际新城美乐汇T3座写字楼

中心服务内容如下:

心理顾问服务:

个人心理顾问、家庭心理顾问、企业心理顾问

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内容:

情感调适:恋爱心理、婚前心理、婚姻关系调适、性心理障碍、创伤心理辅导、亲子关系辅导、家庭教育。
学生心理:考试焦虑、学习障碍、学校适应不良、行为异常、社交障碍、厌学症、青春期心理、发展问题、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
家庭维护:婚姻评估、在保密的情况下,帮您解决婚姻家庭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儿童问题:多动症、自闭症(孤独症)、口吃、行为发展、注意力不集中、情商智商开发等。

职业指导:职业动态、职业设计、生涯规划、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指导分析。

其 他: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进食障碍、疑病症、癔症、药物依赖及各种心理测试。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顾问服务


 自我觉察的三个角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