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咨询专家小舟
心理咨询专家小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347
  • 关注人气:2,6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青团中央调研组邀请李小舟参加专题调研和访谈

(2014-05-20 22:23:21)
标签:

小舟热线

普京

南海

乌克兰

小舟

分类: 社会话题

2014年5月9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巡回调研组来到共青团山东省委,就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专题调研,国内心理咨询界知名度较高的李小舟女士应邀前往,就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青少年犯罪心理、青少年心理疏导有效途径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共青团中央调研组邀请李小舟参加专题调研和访谈

                                                                文字整理:何宁

调研组:您觉得目前未成年人里,他们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抑郁焦虑、家庭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等问题,主要的成因是什么?有多大程度可以造成青少年犯罪?

李小舟:在我接待的心理咨询家长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满足物质,忽略心灵。现在很多家长只是满足孩子在物质上和身体上的需求,很少有家长能够耐心的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父母与孩子没有心灵滋养和良好沟通的亲子关系,加上父母主观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内在心理压抑。

二是压抑情绪,而不是疏导情绪。情绪宜疏不宜堵。压抑的情绪是需要释放的,而很多家长认为释放情绪是不对的,错误的,负性的,很多家长在孩子释放情绪时进行批评和指责,这种阻止与干扰,阻碍了孩子的情绪出口,孩子的情绪会再次压抑。不断压抑的后果是,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死亡”!有的孩子对父母爆发,有的孩子在社会上爆发,被压抑的孩子有个特点:易激惹,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引爆他的情绪,会有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出现。这时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三是孩子挑战父母极限,父母束手无策。在此之前,很多父母可以用打用骂用哄等多种方式管制孩子,但到了这个阶段很多父母是束手无策的,原来的方式已经无效,父母不得不看着孩子,在外结交不良朋友,泡网吧,抽烟,玩飞车等,却找不到更有效的途径。这时父母是非常需要自我心理成长的。

四是制造意外,逃避现实。有些青少年没有对外爆发,而是无意识地选择了对内攻击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抑郁,生病,甚至身体会出现意外伤害。找我做心理咨询的家庭中,有个青春期的男孩,他在考试前夕,脚突然骨折了。这看起来是个意外,但通过深层的心灵沟通发现一个规律,他一到关键时候,一定会出现类似的“意外”,比如在爸爸妈妈打架闹离婚时,在父母的情绪激烈时,在需要做决定时等等。当我深入到他的心灵后才发现,这是他用身体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而父母却一无所知。孩子无论是对内攻击自己的身体,还是对外攻击别人,对抗父母,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调整,就会伤及自己、父母、社会。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

调研组:您接触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心理成因是什么?

李小舟:一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真正的尊重。很多家庭中,父母是自以为是和居高临下的,没有跟孩子建立真正的平等沟通,只是用“朋友”的名词和“平等”的表面技术,达到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而现在的孩子是很智慧的,他知道父母“平等”技术和“朋友聊天”背后的真正用意,所以很多孩子会陪着父母“演戏”,嘴上说一套(迎合家长),心里做一套(满足自己)。家长可以考虑一下,这个行为孩子是跟谁学的?而有的孩子识破了家长后,会采取逆反和对抗的方式,直接与父母对质。

二是自我价值感,在家庭中无法得到认同。有很多父母想不通,为什么孩子有话不对自己说,却找那些父母认为的“坏孩子”交流?很多孩子在家里很少得到认可,虽然父母有时也会称赞自己,但从孩子的角度认为那是父母使用的一种方式和策略,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被父母长期否定,批评,不认可的孩子,一类孩子会选择“自闭”,封闭自己的心,不与外界交流,表面也在上下学,但心门关了。另一类孩子则会结交朋友,到外边寻找自我认同感。这样的孩子在一起抽烟,喝酒,K歌,上网,聊天。在这个群体中,他们会相互认可,可以谈天说地,可以活出自己的感觉。

三是自我存在感,在家庭中得不到实现。来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咨询的家庭中,有很多青少年共同的说出,父母根本不懂我,我没有自己,我活的是父母的人生,老师的要求。我们总是被要求的,没有自我的存在感,不知道自己是谁?除了被要求学习好,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梦想是什么?甚至很多孩子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调研组:通过我们调研,例如少管所、监狱,有多半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更多家长和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有没有类似的活动?

李小舟:我们中心采取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性心理教育。

一是走进学校进行心理讲座。我们每年都要走进学校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讲座。我们陆续在英才学院,教师职业学校,实验初中,山东大学第二附中,阳光100小学、金海岸小学、济洛路小学等百余所学校进行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抗挫力教育、感恩教育等不同主题的学生讲座、家长讲座、教师心理培训等,达到“三位一体”的整体心理普及教育。

二是定期开办亲子沟通课程。这是针对家长开设的课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效果,就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家长又束手无策,通过这样的课程,我们引导家长看到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需要成长,看到自己要学习做合格父母,看到自己与孩子产生问题的真正根源是什么。这时家长如梦初醒,会找到属于自己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三是进行家庭治疗。家长课程和大型讲座解决的是共性问题,而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问题成因,这就需要心理咨询中心和咨询专家,就一个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的心理诊断,并制定出辅导方案或治疗方案,然后由咨询师具体实施。

四是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很多家长最初是看不到自己问题的,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家长会要求心理咨询中心或咨询师给孩子“治病”。这就需要咨询师先对孩子的问题或症状做出诊断,在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家长的问题,当家长看到并无法回避时,会主动的接受亲子关系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总之,我们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采取的是“多位一体”的整体心理普及教育,从家长到孩子到家庭,从学校到老师到学生,教育过程中采取多媒体,互动交流,心理游戏,心理活动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整体性心理教育。

调研组:学校都配有心理老师,但很多学校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或是其他任课老师代替或兼职做心理老师,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李小舟:作为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而言,教主业,心理疏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成孩子学好知识的辅助手段。现在虽然很多老师具备了心理咨询师资格,但具备心理师资格与做好做深做透心理咨询工作是两码事,具备了资格后,咨询老师后续的成长很重要,如果心灵不成长,专业不成长,很难做好“心灵使者”的工作。这项工作是非常神圣的,如果没有这个思想认识和专业成长是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的。我个人每年都会拿出时间和资金去学习专业,清理自己,进行自我和专业成长。如果咨询师自己身上有心理负荷,是无法帮助别人清理心理负荷的。所以,作为心理工作者的自我成长与心理专业学习,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学校心理老师的后续心灵与专业成长要加强,自我心理素质要提高,只有把自己历练到位,才能真正的支持到学校,帮助到学生,真正发挥“心灵导师”的作用。

 

李小舟简介:

济南阳光心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心理专家,从事心理研究工作16年,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企业EAP高级讲师、专栏作家。 山东“大众讲坛”主讲嘉宾;传统文化协会理事;民政局、妇联、省团委等机构特邀心理专家、电视台、电台、报社、杂志、网络等近百家新闻媒体的专栏作家和心理点评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