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洁
如果,有钱有权有势就是成功,那么在“成功学”话语体系中,邓文迪的故事就是经典案例;事实上,她本人也确实是很多中国女孩膜拜的励志偶像,她们认为邓文迪的奋斗历程动力无限、美感十足、意义巨大。这个当年还叫“邓文革”的苏北女孩,经历了三段婚姻,从踏出国门到拿到绿卡,再到成为国际名利场上的巨星,如此惊心动魄的传奇背后,真的蕴含着可资普通人借鉴的价值观吗?如今,她即将成为默多克的过去式,传言会拿到巨额补偿金,这又算成功还是失败呢?在此,我们邀请数位女报读者谈一谈他们如何看待“邓文迪式成功”。
她的魅力你感受得到
李夏(女,外贸公司职员)
邓文迪,不是中国典型美女,但曾俘获过默多克的心。你可以从东西方审美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老外就好这口”,从吕燕到何穗,从刘雯到刘玉玲,不都是老外眼中的美女吗?
但是,脾气性格、行事作风更是邓文迪的王牌。你可以说她有野心,可别忘了,在美国,野心也算进取心。这种特性,无论在学校、社会、职场,都是一个褒义表达,也不会成为恋爱、择偶方面的障碍。
在中国,女人有野心就不受欢迎了,要么难找老公,要么过不了公婆这一关。尤其是如果男方家比女方家条件好,公婆的规矩就更多,媳妇的日子一般不会好过。对于邓文迪这样的女人来说,选择与西方人结合,确实是一条更合适的路。
邓文迪会包装自己,擅长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有挑选猎物的好眼光,看中目标之后,能毫不气馁、勇往直前———
做成一件事,不就需要这样的风格吗?就凭这点,她离婚后的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
对,邓文迪就是摆明了往上爬努力奋斗成为凤凰,骂她的笑她的鄙视她的,都影响不了她登上巅峰,活出自我。出人头地不分男女,男人可以上位,女人也可以,这就是邓文迪带给女权时代的意义。
周慧(女,媒体人)
半个月之前,默多克传记作者麦克尔·沃尔夫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了初识邓文迪的情形。“我首次和文迪见面是2007年在新闻集团总部的办公室里,我当时正为默多克先生撰写传记,所以前往进行外围采访。她刚从健身房出来,穿着健身服,非常热情地同我交谈起来。我觉得有一大堆词可以安在她身上,有魅力、有能力、有智慧、多元化、热情、有趣、让人高兴……关键是,她能让人感觉到她希望身边的人都喜欢她。”
这段话透露的最大信息就是:邓文迪的情商不是一般高。
新闻集团的人,讨厌她的,有;喜欢她的,也不少。她很聪明地理解了自己在默多克家族里比较艰难的地位,然后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你能说她坏吗?就像甄嬛的所作所为,都是环境使然罢了。
邓文迪对默多克也不是完全的依附关系,默多克自己就说过,“文迪对我很有影响力,包括如何去做一个父亲,如何结交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互联网圈。”
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不能抹煞他/她的过人之处。
她的高升无关女权
刘琳(女,公务员)
按照咱老百姓对金钱与权力的看法,考虑到邓文迪的出身,假如这不叫成功,世上还真没有比她更成功的女人了。但是,要问她对中国女性迈向成功有何积极影响,她的人生对女权有何意义,我觉得还真没有半毛关系。
邓文迪打破职场传统的性别结构了吗?没有。她的上升路径给其他女性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考和行动资源了吗?也没有,尤其是对那些不以性、婚姻和生育作为“上升”手段的女性来说。她数十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并且最终获得的,也是一纸离婚诉状可以马上收回的。
传说中邓文迪将获得10亿美元的补偿,有美国律师指出,那应该是默多克给两个女儿的股票。虽然孩子们还没有成年,但邓文迪对这笔财产的控制也没有很大把握,有信托基金制度在那里卡着呢。
杨戈琪(男,中学老师)
我不相信邓文迪所说的她的每一次婚姻都是基于纯粹意义上的“爱情”,但我也不想对邓文迪作任何道德意义上的指责。她天生就是一个“人物”,像武则天。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女人,她们的理想是不一样的,她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实现属于自己的理想。而且,这个身材高挑的东方女性,确实有着非凡的智慧,并不是每个女人有了强烈的欲望,就能像她一样,充分把握并为自己创造机会。
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如果社会过分渲染邓文迪所谓的传奇色彩,就有一定的风险了。
每个人都在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前提是准确认识自己。不同的人适合走不同的道路,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精彩人生。骨子里跟邓文迪有着相似气质,并且像她一样有着某种天赋的女孩其实不多,换句话说,少数人崇拜她,把她当做自己的榜样是正常的,对于这些人而言,邓文迪未必不能为她们的人生传递正能量。但如果她成为很多人的偶像,被奉为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就太可笑了,这也意味着许多人迷失了自己。而一个迷失了自我的人,只能让人生成为悲剧。
一个人,不管是谁,如果成为千千万万年轻人共同的偶像,那一定是不理性的现象,一定是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才导致青年做出了不理性的选择。幸好,我能听见身边学生们思辨的声音。
她的“成功”你参透多少
大姿(女,情感专栏作家)
看过亦舒小说《喜宝》的人应该比较容易理解邓文迪。因为她就是活脱脱一个喜宝,甚至比喜宝还“成功”些,毕竟登堂入室,而且生了两个女儿。
但是亦舒在写《喜宝》的时候,经济上还并不宽裕,看得出,视角就是一个平民女孩的角度。比如搭上富翁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刷卡买了个麻将牌大小的方钻戒———
当然有富豪付账。富豪付账,就是平民对富豪生活的想象。
但实际上,富豪们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爱付账。
默多克的传媒集团基本上一年能赚350亿美元左右。对咱济南普通人来说,有350万元人民币,知道怎样花(八成是立刻去买两套房子,住一套,租一套);但若有上百亿美元呢,必然是手足无措。默多克手足有措,资本在他手里循环飞舞,他像玩抛球游戏的高手,旁人只知眼花缭乱,中间有甚秘诀,如何发力,如何接抛,都有一番玩的人才懂的秘诀。
这秘诀,邓文迪参透多少?不知道。除了默多克妻子的身份,邓文迪可以算得上“成功”的履历并不多———
她很准确地瞄准了几个迅速生财的行当,可惜做什么什么死,比如她想做网络,搞死了本来大有前途的myspace;想投资电影,她捣鼓的《雪花秘扇》口碑和票房有多糟大家也都看见了……如果硬要说成功,那大概就是她过了十几年外人无法获知其中甘苦的婚姻生活(也许不错,也许很糟),然后这次离婚,应该可以拿到一笔常人一生也无法拿到的财富———
虽然对默多克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程晓明(男,律师)
大概是见多了那些为离婚走上法庭的人,我常对这类客户说,“婚姻就像两个人做生意,做不下去就不做,何必非要闹翻脸。”而默多克与邓文迪的结合,在我看来不是“像做生意”,而是“就是一场生意”。这俩人,也都是可以迅速找到下一个生意伙伴的人。《福布斯》杂志怎么评价邓文迪?“攀附权贵谋求上位,贪慕财富,甚至在床榻之侧一路攀上人生巅峰”,但是,你说邓文迪工于心计,默克多又岂是等闲之辈?
上世纪90年代,默多克先是盯上了中国市场,然后才“收购”了在中国出生、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邓文迪。可惜的是,邓始终没能带他敲开中国的大门,所以,生意做不下去就散伙嘛。
是的,邓文迪很彪悍,但其本质仍是默多克的一枚棋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