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亲,骂是爱”会造成什么后果?
(2012-08-03 18:32:38)
标签:
不打不成气棍棒之下出孝子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心理专家李小舟应团省委之邀
做客“山东省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进行现场答疑
2012年7月20日、27日,心理专家李小舟应邀到山东省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专家在线答询。同时,12355通过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开展微访谈,与网友进行互动和现场解答。
20日的主题是:家庭暴力与亲子关系。27日的主题是:恋情,就这样为你心动。下面是访谈的部分内容:
山东12355:在“青岛女孩孙正雯跳楼”事件中,“家庭暴力”成为一个关键词。自古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生活中父母打骂孩子也被看成是平常事,这种观念会导致什么?
李小舟: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的确有“不打不成气”“棍棒之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等理念。观念导致行为,很多人认为“打骂”是一种爱的表示,所以会“打”的理直气壮。理由是,我打你是为了你好!我打你是在关心你!在这种观念下,打人者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却不知“情绪化”的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家长一定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教育孩子。
山东12355:请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父母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的原因。
李小舟:一是希望成功,渴望成就。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想要孩子优秀杰出,以证明自己很棒!害怕孩子的行为让自己尴尬没面子。二是社会竞争压力大。现在孩子的竞争已经成了父母之间的竞争。今天的独生子女的家长们都面临非常现实的问题,面临中考和高考,父母的态度是绝对不能输!如果孩子输了,就是百分百的失败。但家长要知道,在青春期和应试教育、家庭教育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如果把孩子的神经绷得太紧,有可能会绷断。那输的将不是分数,而是孩子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三是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想要确保孩子成功,好让孩子照顾年老时的自己。四想要孩子达到父母喜欢的标准,比如男孩要勇敢、聪明、强壮;女孩要美丽、迷人、内秀,得到别人的认可。五是想保护孩子,让孩子不必去经验自己曾经历过的伤害、恐惧、损失、危险或威胁。这会剥削孩子成长的权力,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山东12355:长期的“家庭暴力”,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小舟:长期在恐惧和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一是人格缺陷,比如说胆小、多疑、没有主见、容易放弃、心里素质低下、难成大事。二是影响身体发育。
山东12355: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哪些标志?又有哪些情况可能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征兆?
李小舟:一是通畅的交流与沟通。二是父母和孩子相处有幸福感,愉悦感。三是父母与孩子既是整体又是个体,有融合又有边界,相互尊重。问题出现的征兆是:一是情绪表现。易怒、急躁、焦虑。二是躯体化症状名显。三是表现反常,异常听话或异常不听话。四是不自信,自卑,低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