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2012-03-26 15:55:30)
标签:

教育

油价

房价

清明节

杜甫很忙

小舟

小舟热线

分类: 社会话题

---李小舟应邀给百名校长进行心理讲座

记录:勇苹

   25日,心理咨询专家李小舟应邀对百名校长进行了《教师的心理健康调适与辅导》的专题讲座。李小舟老师提出: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都太“硬”,需要对学生增加人文关怀,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流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流动,在流动中沟通和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李小舟从教师的现状,教师面临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调适、教育的未来,以及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心理作用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现场体验活动。为校长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际实用的精彩讲座,受到校长们的欢迎。下面是部分内容:

 

教育的未来

 

    在当今世界,生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育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调。要知道,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和淘汰。

所以,教育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知识的动力、能力和不断创新思维。教育不应被“分数”牵着鼻子走,使天真活泼的孩子成为读书的机器,分数的囚徒。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感恩教育也是教育的重点。当孩子学会感恩,充满人文道德的情感时,教育将不再是一种被动的灌输,而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求。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老师听得很认真。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校长和学生一样,学习就是积累的过程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交流与讨论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思考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很天真很单纯的,他们的很多行为是受家庭的模式影响下形成的,孩子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教师不应该给孩子贴标签。因为一旦给孩子贴上标签,孩子在众多压力和语言的冲击下,就会渐渐接受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标签,原本不笨的孩子自认为自己很笨,原本很开朗的孩子自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比别人差。

只要标签被孩子接纳了,她们就会无意识的认定并执行。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有一种听课叫做专注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有一种讲课叫做全神贯注

 

 

 

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

 

在一张大白纸上画上一个人,再在人的周围画上大小不一的圈圈,在圈圈里写上你的压力,大圈圈写最大的压力,小圈圈写小压力。然后再思考:            

1,这些压力来源于哪里?

2,每一个球给你什么感觉?

    3,当压力很重时,你的身体感觉如何?是否觉得身体某一部位不舒服,如有则在不舒服部位画上阴影。

    4,你如何处理这部分压力?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听得出神入化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互动体验,换位思考

 

 

 

 

生活工作要学会“一念转念”

            

 

 你不能决定长度,但你可以决定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颜,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刚才当错误者的时候,觉得很委屈,现在当正确者时觉得终于轮到我了,说完了以后感觉心里很爽,很神气,感觉还没说够!”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刚才说的时候感觉很爽,现在觉得听不舒服的。觉得真是,很多时候老师被领导批评的感觉真的不好受。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我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脑子里就出现很多画面,觉得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被批评的感觉真的不好受。很泄气,很委屈,也很无奈,情绪一下子就低落了。以后真应该换种方式对待学生,老师,他们学习、工作压力也很大,换批评为鼓励或许更有积极地效应吧。”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刚才当错误者被职责,感觉特别反感,就想反抗;现在当正确者职责别人时就觉得心里很爽。但通过不同的体验真的觉得,当领导的换种交流方式,大家心情都好了,老师的积极性起来了,孩子的兴趣也起来了,才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这个活动很受启发!


教育需要“柔软”和“流动”
有人沉思,有人大笑,心理学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