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专家与精英对话:在应变中,活出“娘足”人生

(2011-10-31 10:28:48)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专家与企业精英对话

 

与成功人士同行,你也会成功

 

——由“高速”人生,走向“娘足”生活

心理专家/李小舟

 

王巧莲简介

香港麦家荣律师行济南代表处  主任

鲁港中小企业发展协会  秘书长

中金国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香港誉础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

China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c  董事

 

王巧莲,一个33岁的成功女性。以她的性格,与其称她女性,不如称她女孩更合适,眼前的巧莲率性、干练、通达、时尚,甚至有种豪爽的野性美!

若从她的经历来看,称她女性更为合适。23岁的王巧莲一出道,就跟资产过千万的企业老总打交道,谈企业发展,重组,并购与上市,一番交谈之后,令成功的企业家对眼前这个“小女孩”刮目相看。

10年磨一剑。如今,依然率性、直爽的她,因多了生活的历练和沉淀,又增添了女性的知性美和成熟美。现在的她是一个美丽混合体和多面体,率性中有知性,直爽中有温婉,大气中有谦虚,孩气中有成熟……

 心理专家与精英对话:在应变中,活出“娘足”人生

李小舟:从23岁开始,你就跟成功的企业家们打交道,谈合作,当时是一种什么样心理状态?胆怯吗?

王巧莲: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说实话,有时心里也是有些发虚的,毕竟才23岁,又入道不久,合作的成功人士和企业家无论是年龄、阅历、商战经验都比我丰富N多倍。有时,交往之初我可以明显感觉出对方的眼神里流露出“这个小丫头能谈出什么?能做什么?”的信息。越是这时,我越是告诉自己镇定,稳住。然后不卑不亢的表达我的观点,分析对方的企业,展示我们的合作前景。那时一场“谈话”下来,我好像完成了一个重要任务,都要长出一口气。

当然,我也是有底气的,一是我非常肯定,毕竟行业有区分,很多企业家不可能在每个领域中都是专家,这个领域的规则和操作经验是他们欠缺的。在与企业家谈意向与合作时,我首先会倾听,同时会把我们的建议和经验用恰当的语言在合适的对话环节中,自然的表达给对方。二是我身后有个强大的团队,我把自己放到一个团队代言与沟通的位置上,在与企业家们沟通的时候,我始终坚持一种心理,我是在传达给对方一个信息,提供一个渠道,通过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到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企业良性得快速发展,从而获得更高的价值实现。这样的心理,让我感觉非常有底气,很自然的就把合作优势和信息传递给对方。其实,现在想想当年也有点“狐假虎威”的心理,因为对我们香港团队的信任,我把自己定位成冲锋陷阵打头阵的勇士,不管如何,身后的团队都会全力给予支持!

李小舟:你跟成功人士和企业家交往的资本是什么?会不会有心理落差?

王巧莲:我定位自己是个“信使”,我在为我的整个团队工作,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公司都凝聚着一批优秀的人,我也很庆幸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跟企业家和成功人士的交流沟通是我的工作,我不仅带有一种责任感,更是一种能动性,在自己的优秀团队与更多优秀的企业间搭架一个桥梁,而双方也会因此而受益。这种心理暗示和心理状态,就是我最强大的心理资本。这种心态,让我没有个人身份的困惑和落差,在与对方交流时是平和平等的。

我的资本既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无形资本是我的专业和经验积累,我可以对企业做出相对准确的分析和诊断,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做出前瞻性的预判,这是很多企业家需要了解并且也很欣赏的一点。有形的就是我的团队,人员、资金、经验、社会资源都可以提供强大支持。企业家都是精英,短短几分钟的交谈他们对你就会有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所以,我跟成功人士和企业家交流从来都很简单,不需要绕弯,简单话语之后便会切入正题。大多成功人士的思维都很敏捷,做事沉稳果断。

跟企业家和成功人士“泡”了多年之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也具备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思维和行动力,并且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和交流了。

李小舟:你觉得人生最让你感慨的是什么?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

王巧莲:是变化。我觉得人生在变与不变之中。

工作中的前几年有很大一部分是协调和搭建国内外各优良企业之间的桥梁,很多时候我都周密安排好了各个环节,但我依然无法控制事情不断发生的变化。那次,我联系并协调韩国前10大证券公司和投行以及韩交所的人员来山东,与山东优秀企业商谈合作,山东官方代表是省级领导会见韩国代表团。因为领导的工作繁忙,韩国代表团到达的前两天,副省长的会见时间还没有定下,我内心非常焦虑。提前一天,省长的会见时间终于定下来了,而韩国领队的安排又临时出现不可控的变化,行程改变。

为了这次活动和合作,我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全部精力都用在协调省内各政府部门和近百家企业,如果双方任何的一点变动,就意味着上百人的计划的变动。我只能强制住自己情绪的波动和焦躁,与活动参与各方,特别是韩国代表团数次无眠的协调和安排,最终保证了此次活动顺利圆满的进行。

类似这种安排上的变化,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很多时候无论你考虑的多么周到,协调的多么到位,依然是不可控的。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更经常是一波三折。我曾经有一个案例,我们团队,包括律师,会计师,股权投资经过几轮的沟通谈判全部都入场了,经过尽职调查,都感觉不错,这样来回已经是9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都基本进入了整理招股书的阶段了,企业的董事长随着对我们的了解和信任,突然把他一直没有告知我们的,从管理层面无法察觉得一些交易的实情告诉了我们,有一些是直接影响后期上市操作的,不得已只能停下来,等待长时间的内部调整和必须的时间过渡,接近半年的时间再次重启,像这样的反复过程中我的心情也会跟着不停的起伏,不到最后一刻,从不敢说成与不成,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有时,无论多么焦急都是没用的,折腾也没用,反正已经做了自己应尽的努力,你只能学会耐心等待。在等待中期待转机。

这种变化经历多了,我总结出一条:变化是常态,不变是不正常的。所以,我的心理状态也随之调整: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心理专家与精英对话:在应变中,活出“娘足”人生

 

李小舟: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你是如何调整自己心态的?

王巧莲:我天生乐观,很多事情我都能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我11岁就离开父母到外地读书,很多事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解决。所以我养成了遇事不躲不闪不怕,只想解决的办法。

女孩子都爱哭,当我遇到困境时,我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流泪,只是跟对方探讨解决的办法,因为我坚信哭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给别人添麻烦。而当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躲在车里,或借着电视剧里的情节,大哭一场。哭过之后,把脸一洗,一切就都过去了。因为我对自己说,不好的事情都随着眼泪流走了,接下来的问题会解决的,会好起来的。往往结果真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也许因为我的性格天生乐观好强,做起工作来特别投入,并且要求效果。我一旦进入工作状态,特别有激情和体力,不知疲倦的连着转,直到工作顺利完成。所以同事们都喊我“王铁人”,他们觉得我就像铁打的一样结实有力,不知道累。我没认为“王铁人”的称号是在夸我,一个女孩被叫成“铁人”,心里有些别扭,感觉自己有些男性化。

李小舟: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你是如何让自己保持工作热情的?

王巧莲:我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我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和新鲜感。我们打交道的企业通常都是行业内的优秀企业,需要经常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家打交道,有时一天之内要面对56位不同的成功人士。由于行业、专业、文化、思维的不同,交流的内容也完全不同,所以非常具有挑战性,超常规性。

比如说,我刚刚跟内敛型风格的企业家交谈完,但第二位是雷厉风行类型的企业家,他的思维完全是超常规的,这时我就需要迅速切换到眼前这位企业家的思维频道与他对接,否则交流沟通无法进行。有的时候,这一天之内,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下一位企业家是什么风格?只有见到看到才能感觉到。所以,平时的积累和临场的发挥与随机应变很重要。

要想跟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合作,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对方心理,才有进一步交流合作的可能,而他们通过几句话,就会判定出你的专业水准,然后决定要不要跟你继续谈下去。所以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我天性喜欢这种富有挑战和充满新鲜刺激的工作性质,所以很愿意学习,以不断补充和增加能量,同时还要研究不同成功人士的心理,这样在交流时会引发共鸣共震,对于合作和发展非常有益。

我的工作要求我的思维要跟企业家一样迅速,并且要最快最短最准确的抓住谈话的核心和主题,指出企业症结,这种挑战让人兴奋,我经常面对新人新事新思维,这种挑战一直伴随着我。所以养成了我擅于学习和运用的能力,经常会感受到“拿来主义”的奏效。

心理专家与精英对话:在应变中,活出“娘足”人生

李小舟:你觉得成功人士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王巧莲:自信、敏锐、洞察力强、思维开阔、心理素质极强、坚持中有随机应变。6年前,我拜访一位企业老总,他的企业已有畅销的主打产品,可是他凭借着对行业和产品的敏锐的洞察力又用大量自由资金投入研发了一个当时不被看好的储备产品,时间证明6年后的今天,他等来了行业新的标准和政策,这款储备多年的产品迅速成为了行业的焦点和制定国标的标准。如果没有这种坚持,如果不是透彻分析了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这个企业就不会有今天的竞争力。6年后的再次交手,我们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

跟成功人士交流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无需太多冗长话语,时间也是成本。我的心得是,长时间跟成功人士交流合作,你的思维和行动力也会受他们的感染并在无形中提升。

 

李小舟:你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充满激情,喜欢挑战的人吗?

王巧莲:是的。我喜欢不时寻求新鲜的生活方式。我觉得生活要时时保鲜,才更有味道。我觉得“人生保鲜”有四种:

一是思维保鲜。如果你总是一种思维模式,自然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思维也是需要常变常新,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很多事情总有正反两面,有积极面和消极面。这时,我特别擅于“转念”,我会把不好的一面反过来看,效果和心情就会大大的不同。

二是生活保鲜。我非常注意保养自己的心情,除了跟快乐幸福的人交往,还经常听着音乐看一些养生养性的书。我最近看了一本香港出版的《娘足十年》。“娘”指的是一种潮流趋势,一种慢生活方式。“娘娘”地过日子,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要把自己溶化于自然中,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生活。以“娘”脚步,请血管跟山水谈天,骨骼和大树练字,头发丝与飘叶起舞去;过健康生活,吃合理食物,不只是拒绝烟草这般单调;下点创意调味,天马行空,自行实践一下“娘”的生活;“娘”是一种状态,一种可持续,一种喜悦而来的动态,让爱活在良好的生态之内。书中还说,带负磁场的人,容易碰上负磁场。负负不得正,只能产生更多的坏事情。所以,要多些正向思维,多带正磁场。此书分为衣食住行四方面,教人如何爱别人爱自己,阐释LOHAS生活,是一种主义,是一种潮流,是一种生活态度。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三是养生保鲜。身体很重要,我会定时去做美容并按摩全身,让身体放松。有时间就去游泳、打球,去户外做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吃健康的食物,过低碳生活。

四是简单做人,回归本性的自已。我感觉自己以前是一个特能“折腾”的人,我觉得生活就是折腾。10年中,我发展很快,收获很多,这与“能折腾”有关。但我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高速公路”上,这种“加速度”的生活让我忽略了很多人生的细节风景。今年我想过“减速”生活。看了《娘足十年》后,我非常欣赏这种生活方式。10年的积累,也让自己懂得了什么时候需要“折腾”什么时候可以停一停。有时,停一停,等一等要比“折腾”的效果更近我意。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得爱自己,如何回归本我,如何“娘娘”的生活。

李小舟:访谈中你提到,现在你感觉“活回去”了。现在成熟了,反而穿戴选择年轻时尚感的。年轻时,却选择成熟套装?这是什么心理?

王巧莲:当年出道时,在这行我属于年轻人,而跟我打交道的人都是成熟的成功企业家,所以我必须要求自己成熟稳重。但当时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又达不到那种气质和风度,所以只能靠职业套装来弥补。当年我要求自己说话要定,穿衣要庄重大方,以显示出自己的职业地位和位置。那时,我特别强调自己的位置,总担心别人把我看成小女孩,引不起重视,而影响工作成绩。所以,20多岁时,穿的都是30多岁和40多岁穿的色彩和套装。

现在完全不同了,虽然已进入熟女的行列,但却非常喜欢穿更年轻的时尚新潮装。也许10年的历练,已把内心的气质修出来了,无需再用着装表达自己的内涵了。我想这种“活回去”的心态,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补偿心理吧。

李小舟:你对个人生活有何打算?

王巧莲:一不小心,自己也进入了大家谈论的“剩女”行列了,哈哈,曾经也轰轰烈烈得谈过恋爱,说是之前心思一直在忙于工作,是理由也是一个借口。工作需要脚步,但没有停下只是一方面,也是需要那位Mr Right 的出现吧!跨入今年,中医上讲是女人的黄金分割期,我自己的感受也有些变化,想过一下“娘”的生活状态,把脚步放缓一下,随缘去感受吧。

原来,我认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消极的,而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人是要有计划和规划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未知的明天,就不如顺其自然,就像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随波逐流”。我现在理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活在当下”的一种积极心态。所以,“活在当下”是我今年的生活主题。

 心理专家与精英对话:在应变中,活出“娘足”人生

 

 “心理专家与精英对话”爱情婚姻家庭》“lady Q 心怡”杂志,邀请心理专家李小舟主持的专栏,采访对象是事业成功的企业家,把企业家的个人成长故事和企业发展做深入和大篇幅的报道。采访文章一是在杂志上刊登,二是在网站发表,三是在小舟新浪名博上设立专栏。

   欢迎企业家和成功人士与心理专家李小舟联系,把你的精彩故事、创业经历和企业文化,分享给全国的读者和朋友们。联系电话:130753498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